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杨振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2月生,2013年6月去世,河北省永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太极拳师。5岁起随父亲杨澄甫学习家传太极拳技法,深得传统杨式家传太极拳之真谛。所练太极拳法有拳架中正安舒、轻灵稳健、用意明确、优美自然的特点。在家传基础上,编排出更通俗更易于掌握的《杨式太极拳55式》与《杨式太极拳37式》。指导的三十七式短套路太极拳集体表演在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获特等奖。培养了一大批杨式太极拳传人...
查看更多
陈正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温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是全面掌握陈式太极拳所有套路和器械的传人。8岁起随太极拳大师陈照丕、陈照奎学习家传拳术器械,研习拳理。内劲深厚,拳架舒展大方,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曾蝉联两届太极拳全国大赛冠军,获“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武术领域杰出华人”荣誉,并被列入《中国人物年鉴》。著有《十段功法论》《陈氏太极拳械汇宗》等。自1972年开始授艺,学生遍及世界各...
查看更多
任文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河北省文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八卦掌拳师。自幼师从高俊奎、刘虎山,精通八卦掌的技法和理论,全国武林十六大拳派掌门人之一。在熟练掌握八卦掌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1982年和1986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均获得金牌。投入大量精力培养武术继承人,创立了以传授八卦掌为主的文柱武术学校,学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弟子遍及全国。
查看更多
陈正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5月生,2009年3月去世,河北省雄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雄县鹰爪翻子拳代表性传承人。雄县鹰爪翻子拳第三代传人。自幼随父亲陈国庆习武。拳法劲力雄遒,气势磅礴。1992年至2002年间,开办了精武学校,教授鹰爪翻子拳。2007年组织成立了鹰爪翻子拳研究会和鹰爪翻子拳协会。2008年,被特聘为首都体育学院传统武术教练。一生致力于项目传承和发展,为鹰爪翻子拳的发扬光大奉献力量。
查看更多
马德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8月生,河南省博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极拳(月山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月山八极拳第二代传人。5岁时随父亲马占元学习月山八极拳。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秉持尊重历史、尊重师承,原汁原味传承、弘扬崇德尚武的精神。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多方挖掘有关月山八极拳的实物资料,为月山八极拳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史料支撑。所传承的月山八极拳主要技艺特征是:发力瞬间动如崩弓,急如闪电,以刚劲为主。五十多年来先后在柏山镇芦桥村、清...
查看更多
梁晓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8月生,山西省晋中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喜爱武术,6岁开始习武,曾先后拜徐子清、马朝东、赵玉、王映海等名师学习心意拳。所习拳法属传统体育竞技武术,主张健身与技击并重,修内与修外同举,肢体表现与文化传承并行不悖,故其传承模式主要是以“三传”为主,即:口传、谱传、手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徒授艺,迄今已培养心意弟子及再传弟子四万余人,其中包括散打王、拳术冠军、摔跤冠军等。多年来对...
查看更多
买西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9年3月生,河南省周口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人。自幼酷爱武术,8岁起在父亲买文增指导下练查拳、十趟弹腿、四趟拳、五趟拳、七趟拳、单刀枪、双刀枪等,后又随豫东名师刘志齐、陈景贤学习查拳及器械套路。1962年,向二祖父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人买金奎学习心意六合拳、回回一百零八肘、双锤、方天画戟、武松脱铐拳等套路及不同的手眼身步的运用和破解方法,并学习了秘不外传的心意六合拳看家绝技“百花点将...
查看更多
吕延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字伊华,女,回族,1943年6月生,河南省舞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六合拳师,中国武术八段。出身武术世家,父亲吕瑞芳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师,自幼与兄弟一起随父习武。技术规范,轻灵敏捷,蓄发并进,变化精妙。退休后成立了“伊华心意拳培训班”,并应邀前往瑞士、德国等国讲学,培养了众多海内外弟子。
查看更多
苌红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10月生,河南省荥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苌家拳代表性传承人。苌家拳第八代传人。自幼随父亲苌山林(又名苌新法)学习苌家拳,正确领会苌家拳“刚柔相济,阴阳相生”“动静互根,体用双修”“隔打一气,发则必中”“势无三点不落,气无三催不尽”“杀势审其变化,救势详其周密”等精髓。演练的苌家拳具有内外双修、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攻防一体的风格特点,身法“头如蜻蜓点水,拳似山羊抵头,腰如鸡鸣卷尾,脚似紫燕穿林”。积极辅导年轻一代弟子,并利...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塔吉克族,1943年10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球(塔吉克族马球)代表性传承人。马球表演者。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马球技艺,熟悉塔吉克马球的比赛技巧、比赛规则、驯马、制作比赛用具及用法;对马球的来历、演变及濒危过程全面了解,且搜集了大量关于马球活动的资料。在当地积极组织和开展马球比赛和各项活动。积极投身马球活动资料搜集和人员培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