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哈森其其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鄂温克族,1949年8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抢枢代表性传承人。鄂温克抢枢表演者。一直从事抢枢运动的挖掘、宣传、推广、保护工作,掌握抢枢比赛规则和技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民间游戏改进为符合现代比赛规则的体育竞技项目。现任鄂温克旗抢枢协会会长,多次举办讲座,致力于宣传和普及抢枢运动。坚持常年深入牧区,扎根基层,为鄂温克草原上的孩子们教授抢枢运动,举办少儿抢枢比赛。积极推动在当地小学建立鄂温克抢枢基地,宣传...
查看更多
金寿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金长林,艺名“筱燕飞”,男,汉族,1933年12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吊代表性传承人。调吊表演者,调吊第三代传人。7岁随父学艺,13岁参加演出,除延续父亲传授给他的“蜘蛛脱丝放”“倒挂紫金钟”“上下滚丝转”三个高、难、险的保留动作之外,还将“七十二吊”发展成“一百零八吊”。1953年与兄长金寿康一起代表华东地区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获金奖。现年近八旬仍可表演高难绝技。自筹资金建造调吊非遗馆,珍藏各种调吊文献...
查看更多
于金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6月生,河北省吴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杂技演员。出身于杂技世家,4岁开始从艺,6岁时掌握“跟头”“吞剑”等祖传绝技。将以往在大棚和广场演出的节目搬上舞台,以发展马戏驯兽与杂技融合为突出点,开创了我国杂技界驯化大象的先河。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杂技比赛,在俄罗斯国际马戏院成立一百周年的国际杂技大赛中,获俄罗斯皇家金质奖章,在第三届和第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凭“马术”和“吐火”获得杂技节最具创新...
查看更多
郭建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8月生,河北省正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幡(正定高照)代表性传承人。中幡表演者。8岁时,在长辈指导下接触高照制作。12岁时,正式师从老艺人郭老排学习高照技术,是正定高照的第八代传人。熟练掌握“佛顶珠”“二郎担山”等传统套路,又自创了“浪子踢球”“托塔”等新招式,将以前单调的样式、颜色创新为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内容,赋予了高照新的生机与活力。组织成立了高照会,会员五十余人,带领正定高照传承实现了团队规范化、训练经常化、演出精...
查看更多
祝石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8月生,福建省南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幡(建瓯挑幡)代表性传承人。中幡表演者。自1990年开始从事建瓯挑幡传习,先是跟随民间艺人徐瑞玉等学习挑幡,之后坚持自学,熟练掌握各项技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挑幡动作招式、改良挑幡道具、扩大表演场域,还大胆培养和启用女子挑幡,使挑幡表演更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其间组建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并担任团长,多次参加重要赛事。2011年,组织创作和主演的挑幡节目《欢庆》曾获第十届中国...
查看更多
赵伯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9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狮(草塔抖狮子)代表性传承人。草塔抖狮子第五代传人。童年时在祖辈的影响下,迷恋上抖狮子,20世纪80年代组织线狮队并担任队长,多次参加省市文体表演和比赛。为了让草塔抖狮子更具观赏性,更受百姓欢迎,对抖狮子器具结构、制作材料、外观设计、拉线技术和表演技巧等不断进行改善创新,将原来狮子只能简单前后移动,改为大小狮子前后、上下、左右全方位舞动,突破了抖狮子技术难点,提高了艺术观赏性。在常...
查看更多
郭贵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2月生,河北省沧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沧州武术(劈挂拳)代表性传承人。劈挂拳师,中国武术七段。出身于武术世家,师从祖父武学泰斗、劈挂拳宗师郭长生。精通家传拳械,重拳械技击。担任沧州市历届武术节通臂、劈挂门派的领队。自2006年至今三次代表国家及河北省参加国际武术比赛,获金牌。2012年成立了武学文化研究会,并着手整理拳械谱志,建立了相关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劈挂拳。
查看更多
翟维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武式太极拳师,中国武术七段。12岁开始习拳,先后拜师武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姚继祖。全面系统地研习了太极拳理拳法,尽得武氏太极拳真谛。为使武氏太极拳从娃娃抓起,与弟子贾海清创办了永年武氏太极武校,2003年成立了邯郸市武氏太极拳学会。跟随其学习武氏太极拳的有近万人,拜师入门的弟子百余人。曾多次组队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大赛,多次获得个人和集体奖。事迹...
查看更多
和有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河南省温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和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氏太极拳师。9岁随父和士英习家传太极拳,掌握并精通和氏太极拳的套路、器械和技理。拳架招式中正松柔、轻灵圆活、顺遂自然,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著有《和式太极拳谱》《和式太极拳十三式》等。拍摄有《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等教学光盘。积极传播和氏太极拳,收徒传艺,学生遍及海内外。
查看更多
哈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达斡尔族,1945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第一位曲棍球女教练、中国第一位曲棍球女裁判、中国现代曲棍球创始人之一。自幼热爱体育,精通各项运动,练就了一身好球技。在熟练掌握传统项目的比赛技巧和规则的基础上,又将现代国际比赛规则和传统规则有机结合。曾多次任国际和国内重大比赛的副裁判长和裁判员。1976年组建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1980年,在哈森的倡议下,经地方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