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91期
2022.04.12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91期:2022年3月28日-4月10日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中国驻美大使馆文化处与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开展线上非遗业务交流 ▲《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发布...
查看更多
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非遗”技艺活力再现
2022.04.12
专题报道
云南建水紫陶制作过程中的陶坯刻花环节。(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儿童在社区活动中体验皮影戏。(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翔) 核心阅读 非遗技艺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非遗工艺品从博物馆走入百姓日常,非遗资源有机融入文化生活,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展现出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 “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已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共识...
查看更多
非遗里的宁夏韵味
2022.04.12
专题报道
孙宝山:从煤雕到炭画,只为更多人了解宁夏 “中国的煤炭分类,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太西煤就属于无烟煤。它杂质极少,是宁夏五宝之一……”3月30日,记者在银川文化城见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太西煤雕刻技艺
传承人
孙宝山提起煤雕,他娓娓道来。 产自石嘴山市贺兰山汝箕沟矿区的太西煤,因地处太原以西而得名,所产太西无烟煤以“三低六高”的特点享誉世界。如今,已停产的汝箕沟煤矿,正以“工业旅游”的新面孔,迎接八方...
查看更多
西北五省(区)“2022非遗交流年”宣传推广活动手册正式印发
2022.04.13
地方新闻
近日,由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神奇西北”——“2022非遗交流年”宣传推广活动手册正式印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西北五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紧扣主题、结合地方特色举办的15项年度重点非遗活动。 借助区域性非遗传播平台,甘肃省安排“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民俗展、“文...
查看更多
穿在身上的彝族,传统服饰美“出圈”
2022.04.14
专题报道
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其古老的民族文化,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岁月。 昭觉独特的彝族服饰风格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特色,不仅是凉山彝族服饰的经典荟萃,更是中国彝族服饰的“窗口”。如今,在这个“窗口”,厚重的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文化相碰撞和融合,正向着世界舞台开放。 穿在身上的灿烂民族文化 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大凉山彝文古籍《万物起源经》中彝族服饰的产生...
查看更多
“叙·非遗——非遗行业带头人经验分享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2.04.15
地方新闻
2022年4月14日,“叙·非遗——非遗行业带头人经验分享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举行。该活动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承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文体旅事业部协办。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史静一、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潘源以及贵州省文旅厅非遗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领导、非遗行业带头人代表等人士出席新闻发布会...
查看更多
守护材质与技艺之美,从传统艺术品升级为精巧文创产品——千年漆器,走入现代生活
2022.04.15
专题报道
核心阅读 平遥推光漆器已有千年历史。对于这项古老非遗,手艺人一方面坚守匠心,复原技艺,带徒传承;另一方面,融入现代理念,推陈出新,设计出精巧时尚的文创产品。传承与创新并重,平遥推光漆器正不断走进现代生活。 云雾缭绕中,宫殿巍然屹立,飞檐之上,几只白鹤盘旋上空。几十位头挽云髻的女子,衣袂飘飘,款款而来,或鼓瑟弹琴,或抱盒捧盏、回头低语……画面都绘在光洁的黑色漆面之上,一片流光溢彩。 这件《明宫乐韵动长...
查看更多
牢记嘱托,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添砖加瓦 |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引发文旅系统干部群众...
2022.04.15
专题报道
这里是天涯海角,这里是改革高地;这里是碧海蓝天,这里是创新热土。四月的海南,到处是迷人的风光。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深入科研单位、国家公园、黎族村寨、港口码头等进行调研。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谆谆嘱托,给海南省旅游和文化系统带来强大精神动力,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毛纳村火了 ▲ 4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五指山市...
查看更多
非遗数据知多少丨年节岁时,祥瑞入画
2022.04.15
专题报道
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传达着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的诸多特性,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即已出现,宋代称之为“纸画”,明代则叫“画贴”,至清代始正式定名为“年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年画产地,各产地既保持着与其他地区技术上的交流关系,又保持着自身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独创性。 图1 潍...
查看更多
OPPO非凡记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征稿启事
2022.04.18
地方新闻
一、赛事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文化的乡愁,处处闪耀未来价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人...
查看更多
1
955
956
957
958
959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