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剪纸(柘荣剪纸)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柘荣县 流传于福建省柘荣县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它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风貌,是研究中国南方剪纸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柘荣剪纸以剪为主,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创制作品。柘荣地区传统民俗活动长期传承不衰,其中积淀了许多古老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柘荣剪纸作品鲜明地...
查看更多
藏戏(尼木塔荣藏戏)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尼木县 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是藏戏重要的流传地。尼木塔荣藏戏属藏戏中的白面具旧派,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尼木藏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演《诺桑王子》一种而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等多种,但在雪顿节献演时仍演白面具戏,由此兼具了白、蓝两种面具戏的表演风格。 尼木塔荣藏戏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尼木群众的精神...
查看更多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南京云锦的生产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秦淮、建邺、白下、玄武、栖霞五区。一千五百多年前,史籍即有关于南京丝织品的文字记载,但无实物流传。东晋末年,南京有了专门生产织锦的机构——斗场锦署。北宋南迁后,南京成为中国的丝织中心。南京云锦织金饰约始于元代,而彩色妆花织金饰则盛于明清两代。 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
查看更多
皮纸制作技艺(龙游皮纸制作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龙游县 流传于浙江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明万历《龙游县志》有“多烧纸,纸胜于别县”之誉,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龙游皮纸以山桠皮、野棉皮、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有2个流程三十多道工序。一是皮料制作流程,主要有砍条、蒸料、剥皮、蒸皮、踏洗、摊晾、制皮坯、撕选、蒸煮、揉洗、挤压、摊晒、洗涤、打料、选皮、洗涤、晾干、袋料等工序;二是成品制成流程,有榨料、皮料下槽、划槽、加汁、搅拌、捞纸、榨纸、焙纸、检纸、切纸、包...
查看更多
楮皮纸制作技艺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楮皮纸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纸生产的重要技艺之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北张村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原始的民间手工艺。 北张村坐落在秦岭脚下,由于人多地少,当地百姓自古以来就依靠山区的楮树(俗名“枸树”)资源,以造楮皮纸维持生计。北张村是造纸术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西汉霸桥纸就是在这里出土的。改革开放以前,这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 北张村传统的楮皮纸生产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整个生产流程不仅不使用任...
查看更多
察干苏力德祭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察干苏力德祭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供奉仪式,用来表达对察干苏力德乃至对长生天、对苍茫大地、对自然万物和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世代相传的察干苏力德祭流布于两个区域,一个在无定河镇毛布拉格村,供奉的是成吉思汗于1206年宣告成立蒙古大帝国时所建察干苏力德。第二个在苏力德苏木塔莱乌素嘎查,供奉的是1217年成吉思汗授予木华黎的察干苏力德。 苏力德在蒙古语中寓意吉祥、崇高、和谐、团结、祥和,主要有察干苏力德、哈喇苏力德和阿拉克苏力德...
查看更多
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轧神仙庙会流布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一带。自南宋淳熙年间(1174至1194年),道士陆道坚与王大猷在吕仙生日举办云水斋疗疾后,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当地民间便形成了到福济观为吕仙庆寿的习俗,这一习俗逐渐发展成苏州特有的“轧神仙”民俗庙会。该庙会在清代尤为兴盛,历经800余年传承,一直延续至今。轧神仙庙会以神仙庙为中心,参与群众不仅遍及苏州四市六区,还辐射到无锡、上海、杭嘉湖等地,是苏州春夏之交的民俗节日盛典之一。每年参与人数近百万。 民间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吕...
查看更多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上龙灯胜会流传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一带,起源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这是一项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动,以河上镇溪头村为中心,以板龙表演为主,还融合了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活动时间长达五天。在河上龙灯胜会里,每一板凳代表一桥龙段,寓意着一名男丁,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一桥一丁”,象征着人丁兴旺。 河上龙灯胜会包含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等一系列民俗仪式。开光大典于正月初五举行。届时,人们会先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汇合的三江口取来开光圣...
查看更多
全丰花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修水县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全丰花灯有八盏(也叫盆灯),其灯工有八种特技,号称:姑嫂推磨、老鼠犯梁、刘海戏船、猴子打兑、仁贵射雕、姐妹观花、洞宾背剑、张三打虎,全属玩耍表演。场内四角各立一盏六角长形...
查看更多
壮族蚂虫另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虫字旁加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虫字旁加另)歌会。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期一般从大...
查看更多
1
569
570
571
572
573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