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秋节(佛山秋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间的传统文化节日。因时令恰值三秋之半,故得“中秋”之名。按一般的说法,中秋之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中秋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此日必返夫家,以求阖户团圆、平安吉庆。在香港,过完中秋兴犹未尽,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称为“追月”。 中秋...
查看更多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旱龙舟,作为湖北省鄂州市泽林村的传统节俗,于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活动期间,泽林村村民会集中开展一系列传统活动,如烧艾蒿以熏瘟,熬药汤而饮服,洒扫沐浴以涤毒,以及扎送茅船来驱邪,寓意百恶消除,祈愿太平兴旺。 泽林村地处鄂州与黄石毗邻之地,历史上临近梅雨季节豸毒丛生,为求平安,百姓便扎制茅船,放入泽林河,以“送瘟神”之举驱瘟辟邪。康熙《大冶县志》记载:“五月五日,观竞渡之戏”“十八日,为龙舟之会。……至期迎至青龙隄火之,谓为送瘟云。”至乾隆年间,村民将扎茅船的...
查看更多
清明节(茅山会船)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茅山会船是以集体撑船前往旧墓丛、古战场洒麦饭、奠酒浆,进行民间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与溱潼会船同宗同源却内容有别。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南宋绍兴年间在此发生的山东梁山泊张荣义军抗金“得胜湖之役”、元代至正年间张士诚起兵、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斗争的“神童关之役”以及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此地阵亡的外籍和无主亡灵。茅山会船以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众多乡镇,影响力遍及大江南北。 兴化水网密布、民风淳厚,每年清...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民族居住区域也有流传。 哈萨克医祖早在公元前就创造了“六元”学说,对天、地、日、月、水、火之间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结关系进行剖析和解释,逐渐构成哈萨克族传统医药的最基本根源。该学说成为哈萨克族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生...
查看更多
蒙医药(血衰症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勒津蒙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医药发祥地之一。1702年,蒙古勒津瑞应寺建立门巴札仓(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医学经院),对弘扬蒙医药起了重要作用。当代蒙医药
传承人
邢布利德应用传统蒙医药疗法,治疗血衰症获得可喜疗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组织蒙医药专家认真总结、潜心研究,制定了蒙医药治疗血衰症的研究课题,使蒙医药血衰症疗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
查看更多
蒙医药(蒙医传统正骨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 蒙医正骨术是蒙古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以科尔沁正骨术尤为突出。蒙医传统正骨术源自民间,在科尔沁地区,蒙医整骨以萨满医的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形成独特的科尔沁蒙医正骨术。20世纪70年代,科左后旗作为科尔沁蒙医正骨术发源地,建立一所蒙医整骨医院,从而,蒙医整骨技术从民间走向了正规医院,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蒙医整骨还没能普及,从业人员不足百人,
传承人
才匮乏。 蒙医正骨术的内容:在肢体骨...
查看更多
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医放血疗法(藏语“达日卡”)为藏医外治疗法之一。它是在患者静脉和少数动脉部位用刀或针具割刺放出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青海省是该疗法的发祥地和传承传播地之一,该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则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 藏医放血疗法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宇妥·云丹贡布在《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放血疗法。17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在其《放血疗法教诲·澄清谬误》中对其有所阐述,该书选取的101个放血脉...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新邵孙氏正骨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邵孙氏正骨术是诞生于清代晚期的一种中医正骨疗法,湖南省新邵县(古属梅山地区)龙山脚下太芝庙乡的孙氏家族将家传的武伤医术与古老神秘的梅山医学中的接骨术、中医骨伤学及道家医学相融合,通过手法整复、外固定、药物、练功等治疗骨折、脱臼、闪挫扭伤、筋骨疼痛,并代代相传至今。 孙氏正骨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孙氏正骨按查伤、正骨、固定、复能四步进行,倡导“筋骨并医”“理筋正骨”“形神并重”“期位辨治”“整体调治”“众术共成”,强调“一保肢体...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章氏骨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 章氏骨伤科始创于清道光三年(1823),至今已一百八十余年。章氏传承7代,在手法正骨、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方面独树一帜。 清道光初年,章正传得云游武僧传授伤科,以外疗为主。道光末年,其子章如奎在黄岩开设保春堂伤科。至第三代传人章玉堂,总结出一套内外兼治的理、法、方、药,以中草药和祖传的指法点穴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对创伤病人,用儿茶煎汤冲洗清疮,珍珠散生肌收口。第五...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是由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开具处方,交熬膏师傅熬制,最后成膏的一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方回春堂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坊街117号。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清末民初便以十全大补膏、二仪膏、益母膏、阿胶膏、龟鹿二仙膏等众多膏方享誉杭城,盛行于江南一带,如今还流传在江浙、上海及广东等地。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有开方、配料、浸泡、煎煮、沉淀、滤渣、浓缩、收膏等多道工序;所制膏方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辅料五...
查看更多
1
570
571
572
573
57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