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周如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关索戏代表性传承人。出身关索戏世家,从小随父兄学习关索戏表演,掌握了关索戏的演出技巧。扮演的张飞形象生动,唱腔高亢嘹亮,舞起丈八蛇矛,虎虎生风,充分体现出张飞勇武过人、大忠大勇的性格特点,成为关索戏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参与关索戏演出上百场,积极参与每年的阳宗大香会以及周边的民俗节庆活动。致力于关索戏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带徒七人,均已成为关索戏演出队伍的中坚力量。
查看更多
程家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4月生,江西省星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河戏代表性传承人。西河戏第六代传人。1955年开始学唱西河戏,并正式拜在程世柳(西河戏第五代传承人)门下。1980年参加西河戏培训,在《黄鹤楼》中饰刘备,获优秀演员称号。1981年参加九江市文艺交流会演,在《李广催贡》中饰李广,获优秀演员奖。1989年起专职从事西河戏传承教学,并任星子县西河戏促进会首席司鼓。1989年参加星子县文艺调演,在《夜战马超》中饰马超,获优秀演员奖。200...
查看更多
潘凤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9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2岁学赣剧,先后在长寿舞台、徐老舞台等班社搭班唱戏。1956年向赣剧名艺人王仕仁、龚泰泉、郑瑞笙学习弋阳腔剧目及表演技法。表演细腻传神,台风优雅。1957年由其主演的弋阳腔《还魂记》(饰杜丽娘)在全国巡回演出,并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参演的《珍珠记》(饰王金贞)于1958年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1959...
查看更多
许丽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6月生,浙江省吴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剧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开始学习湖州摊簧,受艺于父亲许云天。1952年加入同乐湖剧团(湖州市湖剧团的前身),擅演多种摊簧小戏。初攻小生,塑造了柳毅(《龙女牧羊》)、吴南岱(《胭脂》)、李世忠(《麒麟带》)、徐元宰(《玉蜻蜓》)、况钟(《十五贯》)、朱三(《朱三刘二姐》)、周文宾(《王老虎抢亲》)、李世民(《程咬金戏谏小唐皇》)等角色,后又饰演了林辉英(《太湖洪浪》)、阿庆嫂(《芦...
查看更多
郭胖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11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二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上党梨园世家,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上党梆子老艺人,受家庭影响,幼年时对上党梆子产生浓厚兴趣。12岁拜老演员梁怀生(艺名金疙瘩)为师,主攻花旦、青衣、老旦。后来在赵树理的引荐下,得到京剧艺术名家程砚秋的指点,理论和演技得到了很大提升。唱腔圆润委婉、行腔变化自如,做功戏文雅朴实、细腻逼真,既具有上党梆子特点,又带有京剧韵味。代表作品有《虹霓关》《破洪州》《佘杨缘...
查看更多
普文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70年1月生,云南省大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随父亲普国东学习彝族歌舞表演及民族乐器演奏,10多岁就能熟练演唱、演奏,后得到彝剧老艺人杨森的指导,系统学习彝剧表演技巧,全面地掌握了彝剧的表演、唱段,成为彝剧的主要演员和组织者。自编、自导、自演的彝族小戏旋律优美动听,备受当地群众青睐。多次参加文艺会演,在小彝剧《伙子村长》《百草岭组合》中饰演村长,分别获表演一等奖和表演奖。参演的《火塘边的梅葛》获云南省群众文...
查看更多
王祖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佤族,1969年4月生,云南省腾冲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佤族清戏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佤族清戏传承地荷花镇甘蔗寨,从小就跟随赛中长辈学唱佤族清戏,后跟随佤族清戏国家级传承人李家显学唱清戏。全面掌握清戏声腔“九腔十三板”的唱法,能较熟练地演唱《姜姑刁嫂》《逐赶庞氏》《芦林会》《安安送米》等数十折传统剧目。表演加入了一些新的动作,技巧娴熟,唱腔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熟稔佤族清戏声腔和剧情,致力于培养佤族清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
查看更多
杨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7年4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滇剧世家,自幼喜爱滇剧。1958年进入昆明市滇剧团,在周锦堂、赵纪良等前辈滇剧艺术家指导下,主攻滇剧的文、武老生,功底深厚。唱腔高亢激昂、念白字正腔圆,表演做功委婉动情,细腻传神。武生动作矫捷灵活,长、短靠武生表演精彩到位。在继承滇剧传统表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特点发展了声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角艺术风格。在诸多剧目中担任主演,成功塑造...
查看更多
梁子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6月生,云南省玉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自幼受滇剧、花灯艺术熏陶,1959年入玉溪滇剧团,从事滇剧音乐工作,师从殷质泰、张有福、刘永义等滇剧名家。全面掌握滇剧传统音乐唱腔和新的作曲技法,将传统唱腔与现代题材相结合,创作的音乐唱腔字正腔圆、旋律流畅,弥补了滇剧旋律不足的弱点,记录了上百段传统唱腔、吹牌和曲牌。代表作有《朱德与唐淮源》《京娘》《西施梦》等,其中《朱德与唐淮源》获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
查看更多
王玉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5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8年考入云南省戏曲学校滇剧科,师从梁德祥、熊林等,专攻文武花旦。1965年到云南省滇剧院工作,师从李少兰、张禹卿、碧金玉、殷质泰等滇剧名师,曾受京剧大师关肃霜指点。传统戏底子深厚,戏路宽,文武并重,塑造的艺术形象得到同行、专家及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誉。在继承滇剧传统技艺的同时,融汇各家之长,把声乐花腔和李少兰的“疙瘩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