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常宝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29年12月生,2015年1月去世,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天津市相声研究会会长、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父常连安、兄长常宝堃学艺,9岁开始登台演出,艺名“三蘑菇”。在张寿臣、罗荣寿等相声大师的熏陶和指点下,勤学苦练,16岁开始挑大梁,在京津两地频繁演出。他继承了常派相声明快干脆、潇洒大方的风格,又具有口齿伶俐、表演洒脱的特点,在表演风格和相声创作上均突出“新”字,是对传统相声艺术继承...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哈萨克族,1933年2月生,2010年9月去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冬不拉弹奏技法,14岁时与阿肯哈瓦尼对唱,成为阿肯弹唱者。口才出众,应变能力和即兴创编能力强,乐器演奏技法娴熟、节奏感强,极具感染力。连续多年参加阿依特斯弹唱活动,获名誉奖、功勋奖、个人表演奖等奖项。致力于弹唱表演、人才培养、文学创作等工作数十年,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出版了《诗歌征途》《生命之花...
查看更多
康朗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38年7月生,云南省勐腊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章哈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喜爱章哈演唱,25岁拜波迈囡三、岩迈龙叫、康朗光为师,经过几年学习后开始独立演唱,唱遍了勐捧镇所有傣族村寨,还多次到老挝勐醒、勐喃演出。演唱的章哈内容丰富,主要在傣历新年、贺新房、婚礼、赕佛或者出家仪式等场合演唱,深受乡亲们欢迎。珍藏并抄写《赕经》《嘎丫三嘎丫》(傣文的来历)、《帕召》(佛爷经书)、《汤麻拉算咯》(教育篇)等经文和贝叶经书。创作演唱多部作品...
查看更多
玉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傣族,1956年2月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章哈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学习章哈演唱,拜著名章哈传人康朗甩、岩捧为师,掌握了章哈演唱技艺和不同章哈的演唱内容。由于其演唱技能、知识水平、临场应变能力和知名度较高,被傣族人民誉为“波瑞”“纳婉”(傣语,意为特等级章哈、著名女章哈演唱者)。其歌声通过广播、电视传遍了全州,并传播到境外。先后创作了二十余篇章哈唱词,其中有两篇分别获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三等奖。培养...
查看更多
魏世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甘肃省皋兰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鼓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其父魏万育及其他老艺人言传身教,1960年起登台演唱。先后学会了兰州鼓子“鼓、夺、悲、海、越、平、赋、荡、令、百”十大调中的鼓、夺、悲、越四大调,并攻破了海调和正平调两大难点。其演唱注重五音技巧、高平韵仄、字正腔圆,技艺在兰州鼓子界名列前茅。积极做好传承工作,现有弟子十多名,其中有些已经成为本行业骨干。现保存祖传清代小鼓三弦一把、20世纪30年代兰州鼓子小...
查看更多
宋爱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9月生,河南省虞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起跟随其母刘世红习艺。唱腔快捷明朗,大腔大调,善用喷口和贯口,在表演过程中又综合吸收东路坠子唱腔、乔派坠子的欢快音调、徐玉兰的“疙瘩腔”作为甩腔,逐渐形成了自己抒情欢快、委婉通畅、大气豪迈、风趣流利的演唱特点,在豫皖苏一带享有盛名。经其演唱和加工的唱段多达两百余个,代表作有《山猫嘴说媒》等。退休后先后培训少儿曲艺演员五十余名。
查看更多
宋小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3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摊簧(绍兴摊簧)代表性传承人。1961年考入绍兴曲艺训练班,师承樊五十。学艺期间成绩优异,脱颖而出,满师后担任摊簧演出组主要演员。天生亮嗓,吐字利落,唱腔音准,韵味浓郁,表演诙谐幽默,节奏掌控自如,能饰旦、丑,擅长反串,深受观众喜爱。退休后,回忆整理传统曲目《阿必大回娘家》《胡子哥》《卖青炭》等十九本,录制光盘十七张。主动参与相关培训教学工作,培养后继人才,带领队伍演出于城乡舞台。
查看更多
梁金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8月生,山东省蓬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父亲梁前光学习胶东大鼓,深得其父真传。8岁开始手持板、鼓说唱小段。1961年,考入青岛市歌舞团曲艺队。其演唱板头灵活,行腔俏丽,音调优美,收放自如,声情并茂。演唱曲目有六十多段,代表作有《猪八戒拱地》《拴娃娃》《儿童英雄李大鹏》《老邻居》等。曾多次在全国曲艺会演中获奖,并积极收徒传艺。
查看更多
董湘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5月生,2013年5月去世,天津市宝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1954年,拜京东大鼓名家刘文斌为师。在继承其技艺的基础上,将原来使用的宝坻方音改为京音。在唱腔上,借鉴评剧、二人转和皮影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形成了脆、亮、俏、颤、柔的特点;在发音方法上,强调音色的明亮和真假声的结合运用。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生活的新曲目,《白雪红心》《送女上大学》等深受群众喜爱,广为传播。为推动京东大鼓的普及和学唱,归...
查看更多
王立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3月生,2018年8月去世,河北省乐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弃教从艺,跟随韩香圃学习“韩派”乐亭大鼓,同年加入乐亭县曲艺队。其嗓音宽宏憨厚,吐字清晰,穿透力强。表演形神兼备,含蓄大方,惟妙惟肖。善于吸收众家之长,广泛汲取评剧、皮影唱腔艺术精华,全面继承了乐亭大鼓长篇《咽杯记》《鞭打芦花》《绕口令》《合钵断桥》等传统曲目。2002年组建乐亭县香圃艺术团,晚年教授学员二十多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