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雷恩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0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弦书(南阳三弦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1岁入行,1960年从南阳县曲剧团调到南阳市说唱团,拜三弦书大师裴长义为师习艺。在三弦书传统剧目《王铁嘴卖针》《红请帖》《金鱼展翅》演唱中,创造性地糅入民歌韵律“四三拍”,令演唱更加生动。摒弃派系偏见,博采众长,虚心向三弦书多个派系的掌门人学习,将三弦书中的东路、中路、西路完美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红请帖》在中国曲艺节及省...
查看更多
栗四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11月生,山西省沁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弦书(沁州三弦书)代表性传承人。19岁投师阎义清门下学唱沁州三弦书,四年后出师并领班下乡演出。1978年任沁县曲艺团五组组长,1993年任沁县曲艺团团长,成为沁县盲人曲艺团的台柱子。嗓音独特,表现力丰富,尤其是三弦技法极为精湛,还能演奏板胡、二胡、京胡等弦乐。擅演长篇书目《烈女传》《汗衫记》《金钟记》,传统小段《刘方舍子》《朱洪武牧羊》《文曲星落凡》《王员外休妻》《罗成算卦》《抢铜...
查看更多
王俊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7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襄垣鼓书代表性传承人。14岁参加县曲艺盲宣队,先学河南坠子,出师后又随著名鼓书艺人董才元学习襄垣鼓书,17岁开始领班演出。技艺全面,既能说书,又能唱戏,还可以熟练演奏管弦及打击乐器。表演方式丰富多样,唱腔曲调丰富多变,擅长的书目有《徐公案》《五女兴唐传》《清烈传》《雷保童投亲》等。多年来致力于传习、实践,带出十余名弟子,其中有四人正式拜师,现已成为知名鼓书艺人。用盲文从事鼓书的整理工...
查看更多
张明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5月生,湖北省孝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9年考入武汉市曲艺队,师承陈谦闻。继承了湖北大鼓“南路子”流派传统,善于运用贴近市民生活的唱段,吸收楚剧、小品、流行音乐等艺术元素,融汇黄梅戏、通俗歌曲,加入电声乐器、伴唱、伴舞等形式,对湖北大鼓的当代演出形式进行探索尝试。代表作有《亲生的儿子闹洞房》《如此媳妇》《农家乐》《找家家》等。曾录制湖北大鼓盒式音带近五十盘,三次赴台湾地区交流演出...
查看更多
何祚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3月生,湖北省汉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3年进入武汉说唱团,师承湖北评书著名艺人李少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孜孜不倦,博采众长,形成儒雅平和、书路宽广的艺术特色。文字创作达五百余万字,其中代表作有长篇《杨柳寨》、中篇《彩电风波》、短篇《天外姻缘》等。作品《丑人李富生》2000年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培养的十多名弟子均活跃在江城专业或...
查看更多
连丽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42年3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0年进入北京宣武说唱团,师承其父连阔如。1985年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表演风格大气,口齿清晰,语重声宏;分析书理章法严密,借鉴京剧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尤以批讲见长。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长年坚持书馆现场说书,传承多部书目。代表作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康熙私访》等。与他人合作创作长篇评书《儒商同仁堂》。2013年获...
查看更多
李自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师从杭州评话艺人任兆麟学说传统长篇书目《东汉》,后又向郭君明老师学习《飞龙传》《杨家将》等长篇书目。1978年参加余杭县曲艺队,1984年调入杭州曲艺团。表演风格重表叙,善说理,形神兼备,由他继承并整理的杭州评话传统长篇书目《东汉》,共有一百二十五回,2009年在杭州公演三个月,被录像保存。一直致力于杭州评话的表演,退休后仍活跃在杭城各个书场说书,并多...
查看更多
胡正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6年9月生,2011年2月去世,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评词代表性传承人。1949年师从杭州评词名家来锦贤学习传统长篇评词《白蛇传》《双珠凤》。1950年加入杭州评话温古社,1958年参加杭州市曲艺团,任评话队主要评词演员。代表性书目为《白蛇传》《双珠凤》等,尤擅《白蛇传》。不仅擅表演,还勤于编演新书目,编演的新长篇杭州评词《于谦》《十五贯》等颇有影响力。20世纪60年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在工厂、茶室为群众演出杭州...
查看更多
彭延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5月生,2016年11月去世,湖南省长沙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弹词代表性传承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从小爱好曲艺,10岁因意外双目失明,潜心钻研弹词,并在长沙各地流动说唱弹词。后拜长沙弹词老艺人胡兆林为师,将湘剧、花鼓调、丝弦小调、黄梅戏、京剧的唱腔融入说唱中,并在平腔、欢腔、柔腔、悲腔、大悲腔、怒腔、神仙腔的基础上,自创“滥腔”,使长沙弹词韵味更为深长。规范整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
查看更多
李仁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2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得艺于评话王少堂、清曲王万青、弹词张慧祥。其齿音、嗓音、喉音等基本功扎实,说表细腻,层次清晰,角色分明,功底深厚。从20世纪60年代起,改革音乐唱腔、作曲、表演,对扬州弹词的“单档”演出贡献较大。擅长作曲、改编创作书目,自创自编自演。此外,还精通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代表作有《落金扇》《审刁案》《珍珠塔》等。注重传承,执教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2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