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索朗顿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70年6月生,2015年12月去世,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00年出版专著《藏药配伍要诀》,2002年开始编写《藏药炮制学概论》。2002年开始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中国藏药方剂大全》的编写和整理工作,编写《藏汉对照常用藏成药实用手册》,相继发表《浅谈古代藏药化学》《藏药现代化战略与藏药研究开发的若干思考》《藏药不良反应概述》等十多篇论文。2007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
查看更多
丹增彭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38年5月生,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至1962年跟随导师钦饶诺布学习藏医,1962年至1980年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配剂室工作,1981年至1992年在自治区藏药厂内科工作。从事药剂工作五十年,擅长各种藏药炮制,对药材的生产环境和采收季节、药物的炮制规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为门孜康老一辈药工,精通各种藏药炮制理论及实践,参与过多次门孜康藏药生产和研究工作。在总结前人炮...
查看更多
李先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3年9月生,青海省贵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藏医主任医师。22岁毕业于青海省黄南州卫校。青海省藏医学科和藏药炮制学的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医院评审专家,任《中国藏医药》杂志编委。制定《藏医药浴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藏医药浴病历书写规范》。牵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院建设项目,参加科技部攻关项目“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专项课题“金诃甘露药浴...
查看更多
格桑次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5年8月生,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医尿诊法)代表性传承人。10岁起跟师学习藏医药的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掌握了以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为主的基本理论知识。2005年到原山南藏药厂工作。1989年,“骨质增生的藏医外治和临床研究”项目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1997年,根据藏药学理论和出血性疾病原理,研制二十五味大汤增效丸,获得自治区级制剂品准字号。注重技艺传承,将从医几十年来...
查看更多
米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6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仁布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藏医外治法)代表性传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藏医大师措如·才朗的亲传弟子。2005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突出贡献奖。参与编写的《四部医典大详解》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承担完成“藏医、藏药专业记诵大纲”及“四部医典之诊断学疑难解析”两个项目,均获2007年教学成果三等奖。组织并参与编写的“21世纪藏药本科教...
查看更多
郭艳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9年11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出身于中医正骨世家,受家人影响,自幼立志继承中医事业。多年来,将家传医学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及平乐正骨传统手法治疗骨伤疾病,尤其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性骨关节疾病及创伤后遗症等。先后在《中医正骨》《中国骨伤》《第三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论文集》等专业杂...
查看更多
石仰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3月生,2015年12月去世,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石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石氏伤科疗法第四代传人。师从父亲石筱山学习中医伤科及针灸、外科,并随黄文东攻读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内科。诊治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的治病思想。诊疗上强调筋骨损伤三期治疗,用药方面注重内外兼顾,整体调治,善于以损伤为主结合体质、兼邪,辨...
查看更多
罗金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2月生,2014年11月去世,河南省夏邑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罗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罗氏正骨法第六代传人,北京市劳动模范。师从母亲罗有明。研制化瘀止痛胶囊、风湿祛痛片、灵先祛痛膏等剂型,疗效显著。其中罗氏骨伤膏、罗氏骨痛膏获国际传统医学新产品金奖。编导拍摄《罗氏正骨法》电视教学片两部,主编图书《罗有明正骨法》、《罗氏正骨法》(中英文版)、《腰椎间盘突出症》《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积极推动项目传承传播工作...
查看更多
刘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1月生,山东省肥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197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骨伤名家吴定寰。擅长传统内、外治法综合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四肢骨折及关节脱位。在传统骨伤熥药、跌打万应膏基础上,研制出适用不同疾病、不同部位外用热敷和贴敷药方;运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主持“夏氏宫廷正骨手法荟萃”(录像)、“骨科熥药剂型改革”等项目。任北京中医药...
查看更多
刘光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5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氏刺熨疗法家族第五代传人。自幼随父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腹诊探脉,善以家传秘方治疗哮喘、眩晕、妇儿疾病以及小儿疳积、小儿推拿。采用三针一罐刺血技术,配用奇穴,对各种外伤痛症、中风偏瘫、脑部疾患等有良效;巧用药灸敷贴疗法,对妇科、胃痛、肝肾疾患等用配穴药灸加以敷贴,内疗外治;开创理气导滞化瘀奇法,对脏腑推拿、窍穴奇术推拿等有独到研究和经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