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熊德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生,福建永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安大腔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大腔戏剧团副团长。熊德钦自幼随父学习大腔戏,师从熊锡绳、熊德树等大腔戏艺人,工旦行。他饰演的正旦、小旦、形象俊美、表演生动,充分体现了大腔戏表演艺术的传统韵味。代表作品有:《白兔记》《双鞭记》等。
查看更多
蔡德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2008年去世,浙江新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昌调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蔡德锦1957年考入新昌调腔训练班学艺,主工小生、正生、小丑、二花,1987年任新昌艺术学校副校长。他一专多能、文武兼备,较好地继承了调腔的艺术传统,同时能够打破行当限制,塑造艺术个性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僧尼会》《断桥》等。
查看更多
章华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生,浙江新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昌调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章华琴1958年入新昌调腔训练班第一届,师承赵培生、楼相堂、杨小标。她的表演在继承了传统程式的基础上,把赵、楼、杨三位新昌调腔老艺人的艺术风格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演特色。代表作品有《思凡》等。
查看更多
李少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湖南常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常德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作曲。李少先1941年随父母所在同乐班学习生活,并先后师从李阳生、李春伯、张九、易杨等常德汉剧名家,学习打击乐、唢呐、胡琴、作曲等,1956年入常德市汉剧团从事汉剧音乐创作。他毕生从事常德汉剧创作,五十多年来致力于汉剧传统优秀剧目的挖掘、整理,为常德汉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代表作品有:《巧婚记》《思凡》等。
查看更多
龚锦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生,湖南常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常德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龚锦云1954年从艺,师从父亲学习常德高腔,1959年进入常德市汉剧团工作。在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龚锦云继承了常德高腔的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条件有所创造,特别是在演唱中创造了共鸣的边音,成功地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帅印重归天波府》等。
查看更多
向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湖南辰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三级演奏员。向荣7岁随父学唱辰河高腔,9岁进班唱戏,逐渐掌握了较多的剧目和曲牌,“文革”后在泸溪县辰河戏剧团担任演员兼导演、编剧等工作,在六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积累继承了辰河高腔的大量声腔遗产。代表作品有:《痴梦》《目连》等。
查看更多
陈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生,湖南辰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陈刚1980年进入剧团从艺,得到其父陈少全的悉心培养,对高腔艺术逐渐培养出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严格的训练,继承了辰河高腔的表演技艺,其技艺娴熟、老到,表演风格诙谐、风趣,被誉为“小黑”,在湘西等辰河高腔流布区拥有较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胡莲闹钗》《竹节山》等。
查看更多
王琦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安徽岳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岳西高腔)代表性传承人。王琦福1952年师从储遂怀学习高腔,主工生行,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逐渐成为五河高腔的重要代表艺人,在当地拥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他长期从事民间高腔演艺和传承活动,为高腔的继承、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代表作品有《锦上花》等。
查看更多
蒋小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安徽岳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岳西高腔)代表性传承人。蒋小送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从艺,师从蒋焕南学习高腔,在生行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用力甚勤,是岳西高腔的重要传承人。蒋小送的表演朴实无华、台风稳健,动作规范,举止端庄,刻画人物个性鲜明,唱腔韵味悠长,感染力强,深得观众喜爱。代表作品有《锦上花·回宫》等。
查看更多
陈春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生,浙江松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松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陈春林1978年参加松阳高腔白沙岗剧团,师从李木宙献学习净脚艺术,掌握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一直致力于对松阳高腔的弘扬和发展。陈春林的表演扎实深厚,塑造角色形象手法细腻,代表作品有《卖水记》《五台会兄》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