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郑云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3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浙派)代表性
传承人
。1955年起师从徐元白学琴,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加入今虞琴社等古琴社团和古琴研究组织。继承了宋明以来浙派古琴“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传统演奏特点和近代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苍劲挺拔、气势恢宏、音韵古雅、质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并汲取其他琴派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苍劲古朴、雄浑雅正的艺术风格。2015年出版《听涛楼琴韵》。1982年起广为传琴授徒,始终秉承传统...
查看更多
王永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6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
传承人
。1963年拜徐立孙为师学习古琴,掌握了古琴减字谱、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等四种谱法。曾应邀十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古琴学术活动,发表论文约五十万字,培养学生百余人。演奏风格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监制的《静含太古》光盘上的评介为“刚柔并济,阴阳互补;雄健豪旷与温润静远有机交融”。
查看更多
胡官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乃珍珠,女,侗族,1955年9月生,贵州省榕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生活在侗族音乐之家,父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侗族歌师,从小跟父母学唱侗歌,10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歌手,18岁进鼓楼对唱侗族大歌。因其嗓音动听,掌握的歌多,成了寨上歌队的主力队员。对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不同声部的发音和表演方法,都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并在继承侗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深受乡亲们的喜爱。热衷于青少年歌手的培养传承,所带十四个徒弟,全部...
查看更多
胡格吉勒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61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呼麦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喜爱歌唱,1984年起在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工作。1996年至1999年,出于兴趣自学呼麦,从1999年起师从蒙古国呼麦大师敖德苏荣学习呼麦。不但系统地掌握呼麦演唱技巧,还开创性地用呼麦演唱蒙古族传统民歌,扩展了呼麦的演唱曲目。随内蒙古青年合唱团先后获首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金奖和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金奖。2002年以来,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大...
查看更多
石季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法名鼎通,男,汉族,1924年7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上海道教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8岁开始随父石付岩学艺,学会了吹、打、写、念等道家职业的全部基本功。1986年以来整理了道教音乐的全部科仪资料,如步虚、颂、赞、偈等多种法事内容,所贡献的法事音乐,如《万花灯》《马队》等大型吹打乐曲,已成为上海市道教音乐中独一无二的收藏曲目。在多年道教音乐生涯中,传授了一大批道教子弟,是嘉定地区颇有影响力的道教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
查看更多
戴碧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2月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代表性
传承人
。11岁师从民间歌手陈世达学唱花瑶呜哇山歌。2001年入选虎形山瑶族乡民俗表演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把花瑶呜哇山歌的高腔特色发挥到极致。演唱时,擅长用真假声结合演唱,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甩腔悠长而急促,既如行云流水,又气贯长虹。在歌词的表现手法上,擅长采用直陈、比喻、起兴、夸张、对偶、排比、反复、问答等多种形式。对韵脚的处理有...
查看更多
陈千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43年10月生,湖南省吉首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代表性
传承人
。从小跟随父母、兄嫂及乡亲们上坡下田,受到纯朴的苗歌熏陶,13岁开始登场唱歌。1964年被吉首市白岩乡新村老歌师陈祖品收为徒弟。多年坚持深入生活,积极搜集各类优秀民间歌谣、谚语、故事、笑话等,汲取民间歌谣的营养,再加以提炼,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的民歌被广泛传唱,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还积极参与苗族民歌的表演、培训和搜集、整理工作。
查看更多
余家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1月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河口丝弦代表性
传承人
。1953年在老河口“国乐研究社”师从王直夫先生学习丝弦音乐,成为该社的骨干。习艺刻苦认真,继承了全部演奏曲牌。后长年开展丝弦的演奏、传承、研究工作。由其整理、校对的丝弦曲目,收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组织重建了丝弦乐队,成立丝弦传习所,建立少儿丝弦传承培训基地,精心开展丝弦传承工作。曾先后获得中国艺术科学重点项目文艺集成编纂成果贡献奖、中...
查看更多
顾友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1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田歌代表性
传承人
。年幼时跟随母亲学唱田歌。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活跃在省市县各级田歌表演舞台上。嗓音清脆高亢,音高表达准确,会唱田歌的各种曲调。1955年参加沈少泉田歌班,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五姑娘》。1959年,参加上海音乐节,演出新编田歌《黄浦太湖结成亲》获得演出奖。1960年,新编田歌《黄浦太湖结成亲》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出,并录制唱片。长期通过...
查看更多
姚启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5月生,2017年12月去世,湖北省丹江口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家河民歌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跟随祖辈、父辈学唱吕家河民歌,擅长演唱各类民歌小调、长篇叙事诗歌,能唱各类民歌一千二百余首,被当地群众称为“歌袋子”。代表作品有《对战歌》《黑暗传》《拜年》等。能够即兴编词演唱,熟练演奏多种民间乐器。演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文盲歌师,仅靠纯记忆的方式保存了大量活态的民歌史料,演唱、整理、编创吕家河...
查看更多
1
879
880
881
882
883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