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年里看非遗 感受文化味
2018.02.09
地方新闻
流光溢彩的《鹊桥相会》、千姿百态的《百旺闹春》、展示齐文化的《稷下学宫》、全长110米的灯王《齐鲁盛世》……2月7日晚,中国淄博花灯艺术节在山东淄博张店区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举行,10万多盏花灯流光溢彩,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也拉开了今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的序幕。 淄博花灯历史悠久,在清代就已闻名全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花灯艺术文化保护项目...
查看更多
“辽海情韵”辽宁省非遗专场展演将于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一)上演
2018.02.08
地方新闻
原标题:“辽海情韵”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田连元、冯玉萍、周丹、常东、王小宝齐聚舞台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辽宁民族乐团联合承办的“辽海情韵”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将于201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一)19时在辽宁大剧院上演。本场展演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类别的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融合辽宁民族乐团专业的器乐舞蹈歌曲表演,经过精心编排组合,打造出一台展现浓郁东北风情的精彩节目。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年画迎新年技艺展魅力——滩头、漳州两地年画精品汇聚恭王府
2018.02.08
要闻
2月4日,立春时节。在精彩的湖南花瑶山歌表演中,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东北大学指导,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隆回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年画过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滩头、福建漳州传统年画精品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隆重开幕。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
查看更多
陈岸瑛:激活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2018.02.08
论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各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具体的体现。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直观可感的文化实践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振兴区域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民众“自己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迎接非遗的春天: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2018.02.08
专题报道
房志达先生制作年画(摄影:华黎静)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于2009年7月复制完成的作品古版桃花坞年画代表作之一《和合致祥·一团和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节令,春节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取向。除了放爆竹、点烟花,人们还沿袭着迎祥纳福、岁岁遵循的重要习俗——贴年画。 源自民间的年画洋溢着质朴的喜气,散发着真挚的情感,是中国百姓精神天地的可视化呈现,勾勒着民间生活的“理想...
查看更多
陈家沟: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
2018.02.07
资讯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诗豪”刘禹锡写的诗句。然而夹带大量泥沙的黄河一出陕西进入河南,尤其是流淌至平原地带,那奔腾激荡的河水就变得舒缓柔和起来。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南有古称洛水的伊洛河汇入。洛水清,黄河浊,一清一浊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这就是“天下太极出河洛”的由来。 而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恰好处于黄河北岸距河...
查看更多
陈家沟: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
2018.02.07
专题报道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诗豪”刘禹锡写的诗句。然而夹带大量泥沙的黄河一出陕西进入河南,尤其是流淌至平原地带,那奔腾激荡的河水就变得舒缓柔和起来。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南有古称洛水的伊洛河汇入。洛水清,黄河浊,一清一浊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这就是“天下太极出河洛”的由来。 而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恰好处于黄河北岸距河洛汇流处几公里远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和,太...
查看更多
中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培训会在柯城区举办
2018.02.07
地方新闻
2月5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中国农博馆、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柯城区委宣传部、柯城区教育体育局(文化局)承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培训班在柯城区召开。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柯城区委宣传部部长贵丽青、以及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有关专家学者,来自浙江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的社区组织代表等40余人参加培训。 张晓莉为此次培训致辞,她说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代表,申遗成...
查看更多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开幕
2018.02.06
要闻
木偶作品《穆桂英》2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隆重开幕。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漳州木偶雕刻及制作的流传是以师徒相继的形式,尤其以家族传承为主,徐氏家族木偶头雕刻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典型代表。徐氏木偶作品以福建“北派”布袋木偶为主,兼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表情丰富细腻,衣饰精致严谨,在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得闽南人的喜爱。徐竹初为徐氏...
查看更多
2017年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发布
2018.02.06
要闻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由光明网主办、中国移动咪咕文化协办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24日圆满结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名单。一、习近平总书记“捧场”非遗,激励传承好非遗技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徐州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岁的市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1
972
973
974
975
976
122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