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13 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二 寒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92)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83)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4)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7.09.18
论坛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董 灵 在形态纷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音乐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且不说按照传统的门类划分或学科建置,诸如乐器里奏出的“器乐”和人声演唱的“声乐”,属于比较“正宗”的“音乐”遗产的范畴,就是那些离不开音乐因素的表演艺术如戏曲、曲艺、舞蹈等等的艺术构成,音乐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于是,像“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有人称之为“曲唱音乐”)、“舞蹈音乐”等等的音乐形态或曰“学科形态”的存在...
查看更多
蒙古族长调的尴尬:如今还能在哪里听到?
2007.09.13
其他新闻
蒙古族长调的尴尬:如今还能在哪里听到? 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化。2005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虽然内蒙古正在积极做工作,目前蒙古族长调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整体衰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历史上长调民歌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科尔沁草原,原生态蒙古族长调民歌几乎听不到了;内蒙古从事长调演唱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随着长调老歌手的相...
查看更多
文化部副部长:承续民族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
2007.09.07
其他新闻
承续民族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周和平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文字,各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
查看更多
民间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2007.09.06
其他新闻
民间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光我们村就有4项手艺已经失传了。”坐在门槛上,60岁的宁海县湖头村村民葛民曹自言自语。 老葛的民间普查员工作已经结束了近半个月,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掏出记事本,琢磨着邻村是否还有这些手艺的传人。 今年5月,宁波市成立了浙江省第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队伍,葛民曹成了首批4368名普查员中的一员。近两个月以来,他和这些普查志愿者一起走村串户,完成了20万张普查简表,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0万条以...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2007.09.0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王文章 陈飞龙 国际社会从世界文化战略的高度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坚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的高度,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成为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开的一项极具世界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
查看更多
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2007.08.31
其他新闻
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作为中国和蒙古国合作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工作的一部分,两国将于今年和明年进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 为期两天的“中蒙两国关于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协调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30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当日在会上表示,中蒙两国携手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蒙两国拟定的十年保护行动计划和具...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文化
2007.08.28
论坛
“民间信仰”与文化田青 在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常常出现对某些与民间信仰有关的民俗活动是否应该保护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因此,对所有与宗教和信仰有关的文化,都应该斗争而不是保护。当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本身便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核心。 2001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演讲《中国宗教的百年回顾与前瞻 》中说:“宗教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对客观存在...
查看更多
夯实民间舞蹈
传承人
基础
2007.08.22
其他新闻
夯实民间舞蹈
传承人
基础 中国文化报(白洁):民间舞蹈是人们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绚丽丰富,令人炫目。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其实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传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文化风格和各民族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自身特点:其一,民间舞蹈的群众普遍参与性。我国的民间舞蹈多是大型的、广场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民...
查看更多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2007.08.22
其他新闻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中国文化报(乔晓光):在21世纪初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相应的政策法规、项目保护资金、申报保护的机构等应运而生,媒体对该词的使用率和相关内容的报道率也达到空前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转型期中国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流行词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文化事业,但当前则更像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语产生并得到迅速普及,但对其真正的内涵及相关问题,人们并不...
查看更多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2007.08.03
其他新闻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 “限时题目”有压力 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
传承人
、数十位省级“非遗”
传承人
评出。 “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1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