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1月生,黑龙江省阿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汤精配制代表性传承人。老汤精配制技师。从小深受满族文化的熏陶,自从事调味品事业以来,研究满族饮食老汤的奥秘,并拜师老汤精配制前辈技师盛英杰。在学习、继承与创新的实践中,总结出版了《中国火锅》《中国调味品大全》等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多年的研究、实践、提炼基础上,以传统工艺生产出标准化的老汤精,既方便食用,又保留了传统的风味特色。
查看更多
刘敬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5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菜传统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特一级厨师。1963年,师从名厨唐克明学习厨艺,1974年到沈阳市厨师进修班,师从辽菜大师王甫亭,并与其共同执厨任教。代表菜有游龙戏凤、凤腿鲍鱼、红梅鱼肚、鹿鸣宴等。致力于辽菜的推广和传承,收徒三千余名,任教七十多期厨师进修班,为全国培育了三万多名辽菜厨师。在多所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任客座教授和顾问,有《鹿鸣春饭店烹饪法》等十余部教材和专著。
查看更多
陶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63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代表性传承人。奶制品制作技师。出身于制作察干伊德的世家,外祖母道力金苏、母亲哈拉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察干伊德制作艺人。陶高继承前辈几代人积累的察干伊德制作技艺,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不断向母亲请教、切磋,使察干伊德制作既保持传统地道风味,又更适应当代人食用,其奶食品在当地有良好口碑。热心传承,将察干伊德制作技艺传授给陶格斯、高娃等十余名当地的传承人
查看更多
黄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4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莞香制作技师。自幼对莞香制作耳濡目染,师从姑婆黄寿章,对莞香制作流程了如指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承家族传统制香工艺基础上,潜心钻研各类古籍,不断实践莞香在种、采、结等各个工序细节方面的技艺,并总结出辨土法、饥饿种植法、天然结香法及传统加工技艺等莞香制作经验。从1990年起,开始遍地寻访遗散在民间的老莞香树,立足保护莞香树种,对东莞境...
查看更多
李时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80年8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药香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自幼受外祖母马桂珍、母亲时雅莉影响,继承家传药香制作技艺。2000年起到国内外多所中医学校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取得国际中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掌握家传香方千余个,搜集民间香方近万个,具有独立研究、研制及延伸产品的能力。所制药香严格按古法加工,品质洁净、品类丰富、用途广泛。除家族成员外,招收多名学徒。受聘为高校及孔子学院...
查看更多
李安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3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8岁进入铜器制作行业,师从匠人麻寿才、张文德学习电工、铸造、车工、钳工、铜工艺。1978年调至大同市金属工艺厂,1996年组建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其间在传统铜器制作基础上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现有工艺火锅等八大系列、两百多个品种、三百五十多个花色,其中“九龙奋月浮雕工艺火锅”堪称一绝。多年...
查看更多
张宪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2年11月生,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鎏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明清以来,藏族鎏钴技艺由其叔父旦正加师傅的家族世代相传下来。拜旦正加为师,从事藏族鎏钴工艺三十余年。通过鎏钴技艺修复了上万件佛像、法器和动物造像,修旧如旧。侄子阿生玺、儿子张原跟他学艺多年,并已掌握了大部分的藏族鎏钴技艺。在三人的不懈坚持下,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查看更多
蒋道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8月生,上海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古陶瓷修复高级工艺师。历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常务理事。1974年调入上海博物馆,师从胡渐宜从事古陶瓷修复。在掌握了传统的技艺后,逐步将中国的传统工艺和国外的先进材料、工艺相结合,形成了严谨科学的文物修复风格。1993年成功地试制瓷配瓷的修复方法,使得瓷器修复后的寿命提高了几倍。数十年来共修复国家级文物六百余件,发表文章近百篇。2012年起在上海视觉...
查看更多
王芝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7月生,广东省汕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微书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粤工匠”称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1983年考入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师从蔡永青、刘再盛学习潮彩技法,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陶瓷彩绘相结合,以完美的技艺创作出集诗书画瓷于一体的陶瓷微书作品。自1995年以来,其陶瓷微书作品在...
查看更多
叶竹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8月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彩瓷烧制技师。9岁起从事潮州彩瓷艺术,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在陶瓷设计、制作工艺方面均有较为深厚的积淀,特别是1976年首创釉上堆金彩装饰瓷艺,引领了潮州彩瓷的新风尚。作品以自然、抒情为基调,用工笔新彩形式描绘,着色细致入微,运笔秀逸,注重虚实结合,使得作品造型装饰疏密有间、轻重有致,富于立体感。一直以来,承担着潮州彩瓷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先后培养了一大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