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陈焕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0年3月生,四川省沐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沐川草龙)代表性传承人。1986年师从其父陈福鼎,学习沐川草龙编扎和舞耍技艺。1990年至今,先后多次对沐川草龙编扎技艺进行改进,由最初的草把龙演变为网状龙,再到现在的鳞甲龙,并改进舞耍道具,新增草帽、草肩、草裙、草护腿、草鞋等道具。多次参加国内外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传授沐川草龙编扎技艺,在向子女、侄辈传授技艺的同时,还在沐川县职业中学组建沐川草龙编扎舞耍基地,传承和发展...
查看更多
王群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6年6月生,河北省大名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学习传统草编技艺。三十多年来,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将草编技艺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创作京剧脸谱、时装、国画、屏风等十二个草编艺术系列数千个品种,具有较强的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创办大名草编作坊,带徒传艺,并生产大名草编工艺品,带动一千五百名农民和下岗职工增收。多年来,积极开展大名草编技艺进校园活动,已在多所中小学校建立起大名草编技艺传承基地。
查看更多
李成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6月生,2017年12月去世,山西省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花(岚县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剪纸、刺绣、面塑等手工技艺,十几岁开始跟随外祖母、母亲学做面塑,一直捏塑到晚年。创作灵感来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及对各种传统手工的大胆借鉴与尝试,特别擅长制作面塑人物。作品古朴、写意,继承了当地传统面塑的特点。历年获奖作品有《枣山》《二龙戏珠》《八仙过海》《西游记》《仙人跨鹤》《飞鹤起舞》等。常年利用各类民间艺术节公开授艺,还...
查看更多
董巧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12月生,山西省闻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花(闻喜花馍)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祖母、母亲学习花馍制作,细心琢磨从和面、捏花到组合的每一道工序,掌握了花馍制作的基本技巧。成家后,每逢村里婚丧嫁娶、乔迁、上梁等民俗活动,便自愿为村民制作花馍。能根据现实活物设计图样,利用传统技艺,捏制花草、动物、人物等面塑作品,满足当地民俗仪礼的各种需求。同时,利用农闲时间,召集各村花馍爱好者,讲授花馍制作工序及要点,至今已累计培训三十多人,其...
查看更多
张红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花(阳城焙面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父母影响下学习焙面娃娃制作。经常年实践,熟练、完整地掌握阳城焙面面塑的关键工艺技术和操作技巧,对戏曲和传说人物形象尤能信手拈来,并尝试推陈出新,在当地面塑行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演活动并获奖,代表作有《八仙人物》《明月和尚戏柳翠》《嫦娥奔月》《宝莲灯》《嫘祖发明蚕丝》等。多年来,广授弟子,并在当地文化馆、美术馆进行技艺展演活...
查看更多
王锡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2月生,山东省曹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曹县江米人)代表性传承人。15岁起随师父王勤胜学习江米人制作技艺。从艺几十年,对各种江米人造型均有独到研究。所制江米人以祥禽瑞兽、鲜花芝草、戏文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及民俗风情等为题材,制作工艺细致,造型丰满,形态传神,色泽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八十余岁仍然坚持研究、制作和授徒传艺。
查看更多
陈素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8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李派面塑第五代传人。1986年起随父亲李芳清学习面塑艺术,半年后进驻郑州国际饭店进行艺术创作。技艺精湛,艺德高尚。所塑面人造型生动,具有当地的艺术特色和较强的影响力。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展演并获奖,代表作有《西游记》等。多年积极传授曹州面人制作技艺,弟子有李斌、王伟等多人,同时将技艺传授给喜欢面塑的各类学生和各地爱好者。
查看更多
赵思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四川省崇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道明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父辈影响,对竹编工艺产生浓厚兴趣。1950年起随父亲赵玉鑫学习竹编,是道明竹编家族第三代传人。从事竹编实践七十余年,全面系统掌握道明竹编技术,技艺精湛,制品精美,深受竹编爱好者喜爱。注重技艺传承,教授女儿和儿媳等五人,授徒吴淑英、肖玉超等五人。自20世纪70年代起,为各单位主办的多个竹编培训班培训人员近千名。近年来,每年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在...
查看更多
陈云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11月生,四川省青神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5岁起随祖父陈洪顺学习竹编技艺,从事竹编编制和传承工作数十年。其竹编以平面竹编名人书画为主,能把苏东坡、郑板桥、徐悲鸿等名人书画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成几近原作风神的竹编艺术品。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苦乐清凉》等。自1984年至今,先后培养省内外竹编技术人员上万人,将青神竹编从家族传承拓展到社会传承。
查看更多
谭素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毛南族,1967年9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师从毛南族老艺人谭顺美学习花竹帽编织,为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第五代传人。多年致力于毛南族花竹帽传统纹样的恢复整理,能娴熟运用竹藤编织手法将花竹帽编织成铜鼓与圆锥巧妙组合的造型,尤其擅长编织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跃龙门等纹样。多次参加广西和全国工艺美术大赛和展示展演活动并获奖。积极从事技艺传承工作,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