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李正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2月生,2016年7月去世,山西省临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杂戏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热心于各类民俗活动,曾听本村老人讲起锣鼓杂戏的仪式表演情况。1962年开始在村民组建的业余剧团中唱杂戏、梆子,其间尽得前辈孙福堂、王作明真传,攻二花脸。嗓音高亢,吟唱粗犷豪放,擅长“列鬼”(主要表演身段)和“摆套”(对阵程式)表演,在保持杂戏最初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对角色扮相、武打技艺均有所突破,成为临猗县锣鼓杂戏戏班挑大梁的演员,被晋南...
查看更多
金星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傣族,1944年11月生,2016年3月去世,云南省潞西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剧代表性
传承人
。1960年考入潞西县傣剧队,后选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剧团,师从傣剧名家曹汝群。担任过傣剧《娥并与桑洛》的男主角,能把身段、唱腔和眼神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扮相好、表演自如等特点。会创作、导演和演唱傣戏以及傣族叙事诗、山歌、快板、“喊秀”(傣族鹦鹉诗)等,创作、导演的《朗麻吾昔》《三时公主》《阿銮洛勇罕》等傣剧在当地演出时受到广大傣族群众的欢迎...
查看更多
吴尚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38年12月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
传承人
。师从老艺人吴培銮、吴永贤。曾在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文艺宣传队、皇都侗族文化村艺术团等处任职。数十年来先后创作侗戏剧本三百多部,培养演员二千六百多人。1995年又创作了一台集侗戏、侗族歌舞于一身的精彩节目,在皇都侗族文化村演出至今,深受文艺界以及广大观众的欢迎。侗族歌舞作品《咯罗打打》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并受邀赴日演出,侗戏《雾梁情》在湘、桂、黔、鄂四省(区...
查看更多
钟石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10月生,广东省紫金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朝戏代表性
传承人
。花朝戏三级导演。1964年考进紫金县花朝戏剧团,随花朝戏第二代传人叶木养学艺三年,掌握了唱、念、做,手眼身步法以及花朝戏独有的穿心手、龙勾脚、扇花、锣花、穿“8”字等表演基本功,有三十多年的花朝戏表演、导演经验。表演技艺全面,功底深厚,唱、念到位,以饰演中老年角色见长;导演手法成熟,经验丰富。曾多次获省、市级优秀演员奖,导演作品《卖杂货》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
查看更多
淡文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6月生,陕西省府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人
。1966年起师从民间艺人丁喜才学习二人台表演艺术,掌握了府谷二人台笛子、四胡、扬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二人台演唱的佼佼者。演唱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抑扬顿挫,高亢明亮,韵味独特。2008年培训出两支府谷二人台社区乐队,并协助成立了府谷县黄河民间文化艺术宣传队。同年任新成立的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乐队队长。应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全国二人台民歌大赛,由其伴奏的歌...
查看更多
贾德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9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人
。幼时跟随父亲学习二人台“三大件”(笛子、四胡、扬琴),后来跟随当地著名老艺人吕二存喜学习演唱二人台。从五寨师范学校(今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毕业后成为音乐教师,后调入文化系统单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熟练掌握二人台的音乐特点、曲式曲调,工作后又转向剧目编创及乐曲设计,创作的《蜜果缘》《二分水地》曾在地区会演中获奖。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采集、整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
查看更多
杜焕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7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人
。14岁时加入村里的“小戏班”,16岁被选进河曲县剧团,先后受到吕桂英、任爱英、韩运德等名师指点,系统地学习歌舞和戏剧表演基本功,逐渐成长为剧团主角。17岁出演《红嫂》,一举成名。唱腔圆润、高亢动人,表演细腻大方,将歌舞与戏剧基本功融为一体,自成风格。代表作品有《打樱桃》《姑嫂挑菜》《寡妇上坟》《探病》《拜大年》《走西口》等。1985年调至河曲县文化馆,专门负责民歌...
查看更多
武利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梨园之家,表演幽默、风趣、诙谐,技艺精湛,多次获得各类表演奖。主要代表作有东路二人台剧目《摘花椒》《卖油》《喜上喜》《光棍汉与外来妹》和西路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给传统的二人台艺术注入了时代气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1997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查看更多
任森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7月生,2019年7月去世,山西省武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襄武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从小爱好戏曲艺术,先在农村业余剧团演出,拜郭小俊、郗扎根为师学演丑角,刻苦钻研。17岁参加县剧团,凭借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勤奋好学,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晋东地区数十个剧团的丑角演员中成为名角。演技独特,风趣幽默,曾在《王贵与李香香》中扮演匪连长,《嫁妻》中扮演老赌棍,《卷席筒》中扮演仓娃,代表作品有《戏中书》《河灯会》《富家营》《盘...
查看更多
白美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11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祁太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18岁考入太谷秧歌剧团,攻小生、花旦,师从王效端(艺名香蛮旦)、石翠玲(晋剧著名刀马旦演员刘芝兰弟子),出演过《凤冠梦》《乱点鸳鸯谱》《算账》《唤小姨》《奶娃娃》《割青菜》《回家》等,深受观众喜爱。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4年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银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看秧歌》节目的录制。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1
712
713
714
715
716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