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李成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2月生,陕西省横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横山老腰鼓)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随父亲李应华学习腰鼓表演,掌握老腰鼓十一项四十六种姿势。四十多年来,勇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老腰鼓表演的动作形式,主要有“顺风旗”“单蹬腿”“两脚不落地”“踹脚打”“过堂打”等。在熟练掌握传统场子表演类型的同时,编制了“和谐大中华”“莲花宝地”等二十五种老腰鼓表演场图。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展演,还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一些村落的秧歌人。
查看更多
韩奎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25年11月生,2012年2月去世,辽宁省铁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能歌善舞,才艺出众,23岁师承朝鲜族民间艺人金商喆,学习传统朝鲜族农乐舞的基本动作和程式。擅长演奏小锣、长鼓等伴奏乐器,会制作仙鹤、稻谷、玉米、辣椒、黄豆等道具,还在传统纸浆面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纸糊面具,使农乐舞的面具别具一格,颇具特色。一生致力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弟子李永浩已继承其全部舞蹈技艺,并成长为朝鲜族农...
查看更多
金明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48年8月生,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父亲金成龙影响,6岁时就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跳乞粒舞。工作后开始收集和整理乞粒舞的资料,恢复乞粒舞,并带队参加艺术节、秧歌节、民俗节等省内外各类文化活动,多次获得优秀表演奖。经常组织朝鲜族民众在节日、婚礼、祝寿等喜庆场合跳乞粒舞,开展传承活动。在其培养和教导下,儿子金山、女儿金花逐渐成长为乞粒舞第五代传承人
查看更多
布扎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1年3月生,青海省囊谦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锅庄舞(囊谦卓干玛)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囊谦卓干玛表演者世家,几代人都是卓干玛表演者,从小就受到父辈的悉心指导,16岁上场表演,29岁成为领舞并开始收徒教学,至今已有徒弟三百多人。2006年开始带领卓干玛舞蹈队参加每年一届的玉树州赛马节。长期配合文化部门致力于囊谦卓干玛的表演、搜集、整理和传承人的培养等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查看更多
才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9年2月生,青海省称多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锅庄舞(称多白龙卓舞)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称多白龙卓舞表演者世家,自小喜欢舞蹈,受到周围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得到了父亲的表演技艺亲传,20岁成为白龙卓舞表演者,32岁开始领舞并收徒教学,至今已有徒弟七百多人。曾多次在每年一届的玉树州赛马节上领舞,在寺院、庙会、村落重大礼仪性场合和青海省内外重大节日中表演。长期致力于称多白龙卓舞的表演、搜集、整理和传承人的培养等工作。
查看更多
白马尼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3年1月生,四川省新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锅庄舞(甘孜锅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辈学习锅庄技艺,是新龙县甘孜锅庄当今为数不多的“卓本”(藏语领舞者的专称)。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舞姿优美,嗓音甜润,舞蹈动作幅度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参与过上百场锅庄表演,多次代表新龙县参加省、州艺术节、锅庄调演等活动。积极收徒授艺,致力于甘孜锅庄的传承。
查看更多
阿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藏族,1947年3月生,四川省新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锅庄舞(甘孜锅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熟练掌握上占、中占、下占多种锅庄与唱词。其表演技艺纯熟,极具民族特色,呈现出模仿能力强、唱词丰富的特点。每逢节假日或空闲时,自娱自乐举办锅庄表演,义务传授锅庄技艺,并曾多次参与编排演出各大锅庄表演。长期致力于新龙锅庄的表演、搜集、整理和后继人才培养等工作。
查看更多
田景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2年5月生,2010年1月去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辈在摆手堂踏着鼓点学跳摆手舞,所传承的摆手舞中有大量模拟先人迁徙场景的群体性舞蹈。1983年,毫无保留地将传承的摆手舞传授给当时酉酬区政府组建的文艺代表队,并参加自治县成立庆典大会上的表演,博得全场喝彩,这也是土家族田氏迁徙摆手舞第一次在大会公开场合露面。所传承的摆手舞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升华后,成为酉...
查看更多
邱剑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9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拍胸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拍胸舞技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广泛吸收民间姊妹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曾获中国天津文化广场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一直致力于拍胸舞的传承与弘扬,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舞蹈》《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家》等书。1995年被中国舞协授予“从艺三十年以上老艺术家”称号,1999年被福建省舞蹈家协会授予福建省“从事舞蹈工作五十年老...
查看更多
王新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9月生,辽宁省盖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盖州高跷)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高跷秧歌,先后得到孙洪池、孙荣政、郭锡成、姜润德等老艺人的指点,掌握了完整的高跷秧歌表演程式和套路,后因司鼓而闻名。借鉴戏曲中急急风、四击头等锣鼓经的打法,擅长以轻、重、缓、急等不同的鼓点节奏烘托气氛,表现人物苦、乐、悲、怒等情绪。从艺六十余年来,一直投身于盖州高跷的传统程式套路、舞蹈动作的恢复和编排工作,编排的高跷舞蹈曾15次参加北京龙潭庙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