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周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
传承人
,上海民族乐团演员,国家二级演奏员。自幼即得父亲传授江南丝竹音乐,其父周俊卿为20世纪沪上江南丝竹名家。后又参加国乐大师孙裕德先生领导的上海国乐研究会,专研古典音乐。他演绎的丝竹乐曲韵味隽永,风格鲜明,运腔加花,典雅秀丽。尤精于二胡演奏,音色优美、音质醇厚。被誉为“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独奏曲《二泉映月》为其代表作。
查看更多
陆春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1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
传承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会长。7岁学笛,受到当时江南丝竹前辈许仙、金忠心、许秋弟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他在江南丝竹乐队中演绎的笛曲精致细腻、轻快流畅、绚丽华彩、清新典雅,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他本人也被誉为“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作品有:《鹧鸪飞》《欢乐歌》等。
查看更多
刘振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4年生,辽宁营口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宁鼓乐代表性
传承人
。1934年入鼓乐班坊,师从著名鼓乐艺人纪德功,1937年出徒从事鼓乐演奏。20世纪40年代组建“六合鼓乐班”开始带徒传艺。他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擅长演奏“汉吹曲”。在声、律、调的掌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唢呐中的“借字法”转调等高难度演奏技法驾轻就熟并有所创新。演奏“咔戏”是其绝活,拟音惟妙惟肖。
查看更多
龚代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羌族,1934年生,四川茂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
。务农为生。1950年拜羌笛大师龚派传人龚代谱系为师,学习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8年后期满出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传统演奏曲目和羌笛制作上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曲目的悠扬度和羌笛发音的音准度。其制作的羌笛曾在日本、法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演。作品《丰收庆》在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获一等奖。
查看更多
李金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河南沁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
传承人
。7岁跟随沁阳贾派贾自成老师学艺。12岁以后,跟随马派马银河、贺派贺全龙等老一辈艺人学习唢呐演奏艺术。由于博采众长,他总结了沁阳以沁河为界的南北派吹奏技艺,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在《十八板》《紧板曲》等曲目中,擅长使用“大还气”方式演奏,一口气可以吹奏三五分钟,并进一步完善了“三眼管”吹奏技法,声音婉转、圆润。代表作品有:《沁韵》《九峰情》《沁阳春》等。
查看更多
贺德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河南沁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
传承人
。出生在唢呐世家,其唢呐演奏属沁阳唢呐四大派之一的贺派,六代传承。5岁开始接触唢呐艺术,18岁时完全掌握了唢呐技艺。其吹奏粗犷、豪放、气足、浑厚、一气行步吹十里,同时结合现代软功唢呐拖腔圆润、回味悠长之技艺,无论口奏、齿奏、舌奏,皆可达到完美境地。代表作品有:《一枝花》《朝阳沟》《智斗》等。
查看更多
特格喜都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35年生,内蒙古科左后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务农为生。出身于民间艺人世家,自幼因病双目失明,7岁开始学习四胡演奏,一直活跃在民间演出舞台上。他在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坚持收徒传艺。他演奏的主要曲目包括蒙古族传统的宫廷音乐,如《八音》《得胜令》等古曲,以及各种乌力格尔、好来宝曲和众多的蒙古族民歌曲调。其演奏情感表达准确、细腻,弓法、指法既有民间的传统技术,又学习和掌握了现代四胡的各种表现方式。
查看更多
吴云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35年生,内蒙古通辽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二级演奏员。童年时期,相继拜连申德、车仁钦、阿兴阿和扎那为师,综合了他们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广泛吸收民间四胡风韵,研究创造了蒙古族四胡的倒弓、连倒弓、分倒弓等十二种弓法。20世纪60年代开始写作,出版了《吴云龙四胡教程》等著作。独奏曲代表作品有:《牧马青年》《草原骑兵》等。荣获“四胡终身荣誉奖”称号。
查看更多
齐·宝力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4年生,内蒙古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师承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桑都仍先生,1958年开始任马头琴演奏员,吸收各派别的特点,同时学习作曲。先后两次对马头琴的制作材料进行改革,并且统一了马头琴的演奏法,大大提高并且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其代表作有独奏曲《草原连着北京》、协奏曲《可爱的故乡》、合奏曲《回想曲》、重奏曲《命运》等。出版有《马头琴演奏法》等著作。
查看更多
龚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江苏启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
传承人
。1954年开始学习古琴,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曾先后师从古琴大师张正吟、张子谦、顾梅羹、刘景潮等12位琴家,广泛地学习了多家琴派的演奏风格,掌握积累了大量代表曲目。经三十余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在演奏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打谱有《古怨》《酒狂》《碣石调·幽兰》《大胡笳》等20首琴曲。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上海今虞琴社社...
查看更多
1
900
901
902
903
90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