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东城区 我国传统家具以明式家具最为著名,它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具有辉煌的成就,被视为传统家具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明式家具在清代康熙以后流传至英法等国,对欧洲18世纪的家具产生了很大影响。 明式家具在继承宋元家具制作传统的基础上,材料、加工工艺、造型设计、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清代的一些家具仍沿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和工艺,也称为“明式家具”。我国现有的明式家具以苏州、北京、广州为主...
查看更多
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蒙古民族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制作弓箭是古代蒙古族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蒙古传统角弓制作技艺广泛分布于蒙古各部落,过去每位蒙古族男人都会制作弓箭,并将手艺世代相传。 蒙古传统角弓的制作,主要包括选材、取料、加工、组合成弓四大步骤。角弓的选材取料是制作良弓的前提与基础,原料包括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弹性很好的竹、桦木、荆木等材料。这些原料经过艺人的加工,制成角弓的重要部件,再用动物胶粘合包装而成。制作...
查看更多
弓箭制作技艺(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素以善骑射而闻名,弓箭是其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千余名锡伯族军民由辽沈地区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戍边屯垦。在清朝盛行的骑射文化影响下,弓箭成为他们守卫西部边陲的首选武器。经过长期发展,弓箭在新疆锡伯族中逐渐转化为民间竞技的工具,主要用于射箭比赛运动。 新疆锡伯族过去几乎家家都要自己动手制作弓箭,用于各类赛事,但后来制作弓箭的手工技艺几近...
查看更多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聚元号是清朝皇家专设的兵工厂,其弓箭铺位于北京东四附近的弓箭大院。1957年聚元号被改造后迁至北京第一体育用品厂,成为现在朝阳区的区属单位,位于现在的国际贸易大厦附近。1998年,聚元号第九代传人杨文通在朝阳区的团结湖居民区内设铺,重兴旧业。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优良传统,弓的主体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肖。弓的制作分成弓的“白活”和装饰的“画活”两个环节...
查看更多
景泰蓝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以红铜为胎底,在铜胎上粘上扁细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再在图案中填充各色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特种工艺品的传统技艺。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是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主要流布地之一。该地与北京市隔潮白河相望,其技艺影响力已经深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景泰蓝按工艺类别可以划分为铜(金、银)胎掐丝珐琅器、金属錾胎珐琅器、金属锤胎珐琅器、铜胎画珐琅器、金属胎露地珐琅器、金属胎透明珐琅器、金属胎...
查看更多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久远,保安腰刀的出现与元代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1227年成吉思汗东征时,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区。这部分色目人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
查看更多
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是以纯银为主料,包含多道加工工序的中国传统金属锻造技艺,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该技艺历史悠久,是云南省银器制作技艺的突出代表。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加工出的各式用品,以茶具、酒具、炊具、刀具、首饰、宗教法事用品为代表,涉及白、藏、苗、彝、傣、景颇等三十多个民族生活文化用品近百种,造型丰富,种类繁多,有壶、九龙杯、鹤阳八景酒具、手镯、戒指、项链、耳环、银包木碗、青稞酒壶、净水壶、大中小法号、唢呐、百家锁、胸佩、胸链、帽链、门...
查看更多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德畲族银器锻制技艺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传统的、以“操、凿、起、解、披”五大技法为核心的银器制作技艺。这一工艺源自福建省宁德市,主要流布于宁德市的蕉城区、霞浦县、柘荣县,以及厦门市、泉州市等地区。 畲族民间银饰制作技艺以畲银打造为主,并融合汉族金银匠的风格,其制品包括头饰、发饰、服饰、带饰、手镯、脚镯、儿童什锦铃、餐具、酒具、茶具、摆件等。宁德畲族银器锻制技艺制作过程繁复,以浇铸成型、錾刻细部式为例,其工序涉及熔银、倒条、打型、切料、锤揲、雕刻、焊接、煮银...
查看更多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安市 银器很早就进入了畲族生活,畲族的“三月三”、赶墟赶场、祭祀盛典、婚丧嫁娶等节庆活动,都与银器密不可分。银器也是畲族展示家庭、家族世代拥有财富的象征之一。 畲族历代对传统银器制作都极为重视,乃至推崇,也不断推进畲族传统银器制作的发展。畲族银器工艺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共有三十多道手工工序。在畲族的银器制作技艺中,福建福安叶氏一脉的“珍华堂”银雕技艺尤为突出,已...
查看更多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
查看更多
1
102
103
104
105
106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