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凤凰县 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
查看更多
剪刀锻制技艺(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清代顺治八年(1651),山西籍王姓匠人在北京经营剪刀,生意兴隆,因其面部有麻子,人称“王麻子”,“王麻子剪刀”之名就此扬名。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已有王麻子剪刀的相关记载,说明这一手工产品在当时已成为名牌。 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北京宣外大街135号的居太店铺挂出“三代王麻子”招牌。后来,北京以王麻子为招牌的刀剪业作坊不断发展,至1936年已有70家,1956年为68...
查看更多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清代康熙二年(1663),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五杭”产品之一。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张小泉传统制剪共有72道工序,其中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一是镶钢锻打技艺,造剪选用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镶嵌在熟铁...
查看更多
宝剑锻制技艺(棠溪宝剑锻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是河南省舞阳县北高村高氏家族所
传承
的、手工锻打而制成各种规格宝剑的传统铸造工艺。因位于战国时期重要的冶铁铸剑基地棠溪而得名。棠溪宝剑锻制工艺的核心流布区在河南省西平县,辐射到舞钢市的全部和遂平县的西北部、泌阳县的东北部、舞阳县的东南部、郾城县的西南部。 棠溪宝剑锻制工艺技艺繁复,包括冶炼、锻打(热锻、冷锻)、热处理(熟火、正火、回火、退火)、抛光(粗抛、细抛)、研磨(粗磨、细磨、精磨)、錾图、制作剑鞘(烘烤木材、选料、制鞘、黏合、反复打磨...
查看更多
生铁冶铸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流布于甘肃省永靖县的生铁冶铸技艺,是以黄河沙为制模原料,以铸铁、铜、铝等材料为铸造原料,通过传统工艺流程,采用一物一模的方式铸造生活用具、农具、法器、人物造像等产品的传统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并辐射周边地区。 永靖生铁铸造的代表性产品是古典法器,风格古朴,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永靖生铁冶铸技艺主要包括设计、制模、合模、化铁、浇铸、抛光打磨、彩绘七大工序。首先,根据器物特征和顾客要求进行设计;接着,以黄河沙为原料,经过筛沙、和沙等步骤制...
查看更多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关县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
传承
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
查看更多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
传承
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从江县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 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 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于侗寨...
查看更多
1
103
104
105
106
107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