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赛乃姆(和田赛乃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赛乃姆是新疆维吾尔族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和田赛乃姆发源并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于田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脉北麓,与西藏自治区交界。自古以来,作为古代绿洲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的于田,在多种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赛乃姆是广泛存在于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较多地继承了古代西域乐舞的遗风,是维吾尔族各类舞蹈形成的基本形态。唐代杜佑在《通典》第一四二卷中叙述西域乐舞中记载“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跷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在...
查看更多
赛乃姆(且末赛乃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 且末赛乃姆主要流传于新疆且末县的琼库勒乡、英吾斯塘乡、巴格艾日克乡、阿热勒乡、且末镇等地。 且末赛乃姆的主要特点是以自娱性舞蹈为主。除无节拍的两个木凯迪曼(散板序曲)和趣秀尔盖(尾声)以外,其他乐曲始终配合舞蹈,节奏平稳,由慢转快,旋律优美;伴奏乐器有弹拨尔、都塔尔、艾捷克、达普(手鼓)、库修克、萨帕依等。舞蹈时以手鼓来控制节奏和速度。 且末赛乃姆舞蹈的表演形式较为自由,无论在室内还...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赛乃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它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吾尔人每逢喜庆佳节、婚礼仪式、亲友欢聚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晚会并在晚会上热情地跳起赛乃姆以表庆祝。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活、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从16世纪开始,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落罕(乃菲丝)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赛乃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它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吾尔人每逢喜庆佳节、婚礼仪式、亲友欢聚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晚会并在晚会上热情地跳起赛乃姆以表庆祝。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活、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从16世纪开始,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落罕(乃菲丝)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
查看更多
锡伯族贝伦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锡伯族贝伦舞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流布于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县市及塔城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等锡伯族散居区,被锡伯人称为“生命舞蹈”。 贝伦舞形成于锡伯族发展的早期阶段,锡伯族先民在大兴安岭一带过渔猎生活时就有一种强身健体的娱乐形式,贝伦舞中即保留有其遗风,显示出较强的模拟性。 锡伯族贝伦舞是一种即兴式的民间舞蹈,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自娱性,每个人均可根据自己的...
查看更多
蒙古族萨吾尔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 萨吾尔登是蒙古族民间流传的一种地方舞蹈形式,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的和静、博湖、和硕、焉耆等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萨吾尔登是蒙古族和硕特部独创的艺术,很多动作来自生活,有多种表现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萨吾尔登舞几乎失传,2004年以来经努力挖掘,才恢复了现有的一部分。 萨吾尔登活动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蒙古族的大小节日...
查看更多
藏族螭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藏族螭鼓舞是流传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族聚居区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仪式舞蹈,于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旨在祈求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人寿年丰、五谷丰登。“螭”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能吞海。表演螭鼓舞就是对水龙的祭祀,目前流传下来13套动作。 藏族螭鼓舞表演时,由多名男子组成舞队,舞者头戴五峰吉祥帽,身披金色棱形披肩,左手执鼓,右手拿鞭,边击鼓边舞蹈,别无乐器伴奏。螭鼓舞的舞姿棱角鲜明,富...
查看更多
巴郎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卓尼县 巴郎鼓舞藏语称为“莎目”,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东部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乡藏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巴郎鼓舞的起源与古羌人的原始祭祀活动有关,它所使用的特殊道具羊皮鼓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巴郎鼓舞即因羊皮鼓形状及其击打方式而得名。 根据卓尼当地习俗,每年正月初五为“莎目”的起日,开始跳起巴郎鼓舞,正月十五日为歇日,舞蹈活动至此结束,正月十六日将巴郎鼓供起。巴郎鼓舞一般由10至16人组成...
查看更多
旦嘎甲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萨嘎县 旦嘎甲谐是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萨嘎县旦嘎乡的一种民间歌舞,它以传统民歌为主要内容,音乐曲调浑厚淳朴,风格独特,生活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自娱性。旦嘎乡的甲谐闻名后藏,甲谐在这里世代相传,男女老幼都会表演。 旦嘎甲谐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为庆祝战争胜利而营构的,一说是为在歌舞比赛中获胜而编排的,一说是为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创制的。 旦嘎甲谐活动一般在每年的藏历新年和重大节日里进行,表演时男女分班...
查看更多
定日洛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定日县 定日洛谐是一种集歌、舞、乐、弹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藏族群众游牧耕田、祭天等生产生活的产物。它起源于西藏地区的民间舞蹈,据称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洛谐”藏语意为南部歌曲,“谐”泛指歌舞。定日洛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表演风格独特。 定日洛谐歌舞结合,表演时男子弹着扎念琴和三弦琴等乐器演唱,女子手拉手连臂踏歌,顿地为节,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整个表演动作流畅...
查看更多
1
159
160
161
162
163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