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口弦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布拖县 布拖彝族口弦是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彝族群众中的一种传统民间乐器,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乐器的遗存。布拖彝族口弦长期保持着传统样式,制作精美,流布广泛,乐手众多,布拖县因此而享有“彝族口弦之乡”的美誉。 布拖彝族口弦在当地称为“勒果”,有竹质和铜质两种不同的形制,制作时以两片以上同材料的簧组合为一件。竹质口弦一般长十五厘米左右,宽一厘米多,形如短剑;铜质口弦一般长八厘米左右,形如树叶...
查看更多
黎族竹木器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这些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系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在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五指山市代表性的黎族民间传...
查看更多
黎族竹木器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这些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系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在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五指山市代表性的黎族民间传...
查看更多
蒙古族绰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蒙古族绰尔,又称“冒顿潮尔”,亦称“胡笳”、“潮尔”,是一种边棱气鸣乐器。它产生于秦汉时期,在《太平御览》、《乐府诗集》、《说文解字》等传统典籍中均有记载,至盛唐时已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广泛流行开来,历代相沿,以迄于当世。 蒙古族绰尔早期有两种形制,一种管身以芦苇制成,主要流行于蒙古族地区;另一种管身为木制,主要流行于中原汉族地区。清代以后,蒙古族...
查看更多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库姆孜是柯尔克孜语,意为“美丽的乐器”。库姆孜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早有“没有库姆孜琴参加合奏的乐曲,不成其为柯尔克孜乐曲”的说法。据说早在唐代,柯尔克孜族人民便将库姆孜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由此可见它在柯尔克孜音乐中的地位。 库姆孜系一种三弦弹拨乐器,全木质结构...
查看更多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库姆孜是柯尔克孜语,意为“美丽的乐器”。库姆孜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早有“没有库姆孜琴参加合奏的乐曲,不成其为柯尔克孜乐曲”的说法。据说早在唐代,柯尔克孜族人民便将库姆孜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由此可见它在柯尔克孜音乐中的地位。 库姆孜系一种三弦弹拨乐...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是以古老的哈萨克民间乐器冬布拉为中心的一个民族民间乐种,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各县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由乐曲、弹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演奏方法与技巧、乐器与制作工艺五大部分组成,既可自弹自唱又可为舞蹈伴奏。哈萨克人将冬布拉乐曲称为“冬布拉奎依”,根据音乐结构和演奏技法的不同...
查看更多
藏族扎木聂弹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藏族扎木聂弹唱是青海藏区影响最大的弹唱艺术,主要流行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同德、兴海、贵南、贵德等县。 扎木聂是藏语,意为“悦耳的琴声”,它在藏族民间流传甚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藏族扎木聂包括四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其基本弹法是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拨弦弹奏发音,可以边弹边唱边舞。 海南藏族扎木聂弹唱既保留了当地藏族民间音乐的成分,又吸收了...
查看更多
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芦笙是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苗、侗、水、仡佬、瑶、壮、彝等民族中的一种多管型簧管乐器,它由带簧笙管、笙斗、吹管和共鸣筒组成,吹奏时双手抱住器身,以拇指、食指、中指轻按左右两排笙管的指孔,口含吹管,通过吹气、呼气来鼓簧发音。芦笙具有独特的音高,可吹出八度、五度、六度、四度和音及三和弦效果。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贵州省丹寨县境内所有苗族村寨和邻近的雷山、榕江、三都县及都匀市的部分地...
查看更多
洞经音乐(邛都洞经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邛都洞经音乐是以谈演、诵唱《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仪礼音乐,它受到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音乐特色。邛都洞经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在四川省西昌市每个乡场都分布有谈演洞经音乐的组织——隆善园、乐善园、达善园、孝忠园等。 据当地洞经会成员收藏的洞经文本记载,邛都洞经音乐明崇祯九年九月吉旦(1636年)已在礼州流行,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本地韩平初、周保正等人专程赴云南丽江宁蒗县白族坝学习洞经音乐,于...
查看更多
1
179
180
181
182
183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