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阿细先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 《阿细先基》,又名《阿细人的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口头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地区的阿细人聚居地。由于长诗是由艺人用阿细语创作并演唱,散落于民间,所以长期不被外界所知闻。20世纪40年代,经诗人光未然、语言学家袁家骅先后搜集整理出版,才得以广为外界所知。 诗篇全文约计2000行,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阿细人的神话传说(天地万物的起源、自然...
查看更多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哈尼族碧约人口传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滇南的哈尼族聚居地区,主要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及红河州、玉溪市的哈尼族碧约人支系聚居的村寨中。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长诗中的两位青年,男为英雄智慧的化身,女为美丽纯真的代表。全诗分为“开头的歌”、“扎斯扎依”、“洛奇洛耶”、“赶街相会”、“秧田对歌”、“串门求亲”、“成家立...
查看更多
目瑙斋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据有关专家研究,《目瑙斋瓦》最早滥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是景颇族先民祭祀天神、太阳神的祭词,长8900行,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述了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类的诞生。第二章讲述了景颇族的创世英雄宁贯杜率领天下豪杰改造天地,使土壤肥沃、庄稼生长的奋斗过程。第三章讲述大地洪水泛滥。第四章讲述宁贯杜寻找财富,娶龙女扎圣为妻。第五章讲述景颇族跳“目瑙纵歌”舞的来历。第六章讲述大...
查看更多
亚鲁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亚鲁王》是苗族的一部英雄史诗,长约两万六千余行,涉及古代人物一万余人,四百余个古苗语地名,二十余个古战场的细腻描述,至今口头
传承
于麻山苗族地区的三千多名歌师中。这部史诗,常在麻山一带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它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史诗的吟唱,用的是西部苗族语言,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有时用叙事形式朗读吟唱,有时用道白形式问答,大量出现反复重叠和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以散文诗为主,歌唱的曲...
查看更多
黑暗传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作为“孝歌”、“丧鼓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场合演唱,缅怀先祖功德,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
查看更多
黑暗传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保康县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荆山山脉腹地。1984年,神农架发现长诗《黑暗传》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保康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黑暗传》在保康境内广泛流传。 保康是民歌之乡,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歌主要分阳歌、阴歌两大类别。阳歌是白天所唱的薅草锣鼓、山歌、情歌、喜歌、闹歌、上梁歌等。阴歌特指丧歌(夜锣鼓歌、孝歌)。歌唱《黑暗传》早已盛行于民间,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黑暗传...
查看更多
祝赞词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祝赞词(伊茹勒)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但并非一定要在隆重的场合才使用,即使在一般交往中,彼此问候,并相互致以美好祝愿,也是蒙古人的日常礼仪。按蒙古人习俗,致祝词要分场合和对象。在不同场合,或对不同对象,致祝词内容也不相同。诸如在搭建新蒙古包、做毛毡、狩猎、嫁娶等场合都要吟诵喜庆的祝词和演唱美好的赞歌。 祝赞词是以朗诵诗形式出现的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自古在蒙古族民间流传,分布广...
查看更多
坡芽情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富宁县 坡芽情歌是一部由81个图画符号记录在土布上的爱情民歌集,壮族语称“布瓦吩”,意为“把花纹图案画在土布上的山歌”(现在当地群众称其为“坡芽歌书”),主要流传于以云南省富宁县的六益、者宁,归朝的那贯、老街三寨,者桑乡的百比,以及花甲乡等地的壮族村寨,而以剥隘镇坡芽村为中心。图画符号有月、星、树、稻谷、犁、斧、禽、马、人、衣、鸟、房屋、枫叶等,简单质朴。每一个图画符号代表一首情歌或同一类情歌。歌手只要一看图画符号就...
查看更多
土家族哭嫁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以土家语言演唱的长篇民间叙事歌谣,主要流布于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湘、鄂、渝、黔等省市土家族聚居地。“哭嫁”是土家族婚嫁礼仪程序中的一种重要礼俗,演唱哭嫁歌与“哭嫁”程序同步。用哭声来庆贺女孩子出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意识。哭嫁歌又称“十姊妹 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十分盛行,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谭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
查看更多
海洋动物故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洞头县 海洋动物故事,是以海洋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在我国动物故事中是一个特殊的门类,独具特色。海洋动物故事在洞头的形成和传播,至少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洞头列岛的移民,分别来自福建南部和温州地区周边县,洞头是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融地,洞头渔场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优势,使得洞头海洋动物故事得以产生和传播。 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的代表性
传承
人是陈懿琛,他生于1904年。目前,能讲述此类故事的老人...
查看更多
1
204
205
206
207
208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