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界首书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书会发源于安徽省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苗湖地势低洼,连年灾荒不断。清代道光年间偶遇难得的丰收,坠子翁艺人苗本林于夏季在自家门旁编唱小曲加以赞美,在他的影响下,邻村曲艺艺人聚集苗湖,你拉我唱,喜庆丰收。苗湖村由此形成农历六月初六兴办书会的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1932年,坠子翁第五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书会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诞辰,将闰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正式定为苗湖书会...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海县      汉族传统婚俗源远流长,《礼记·昏义》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数千年来,汉族婚礼一直被视为儒家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代起,“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习俗,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婚姻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六礼”从根本上宣告消歇,但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六礼”习俗及其他传统婚俗的遗存,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抚松县      长白山区的人们将进深山老林寻采野山参称为“放山”,放山习俗流传于吉林省抚松县一带的长白山区。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区已经有人采挖人参。在长期寻采山参的过程中,长白山区的劳动者形成了一套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操作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多方面内容的独特习俗,在采参者中以口传身授方式相沿至今。   长白山采参习俗中的民俗信仰、道德规范、环保意识、价值认定...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村司马迁祭祀是陕西省韩城市徐村特有的祭祖活动,当地司马后裔不姓司马,而姓冯、同。每年清明,两姓族人会共进一个祠堂,共奉一个祖先,祭祀气氛喜庆热闹如过年。清明祭祀时会唱“跑台子戏”。 司马后裔这种祭祀活动与司马迁的命运紧密相关。民间传说,因《报任安书》被汉武帝知晓,司马迁怕累及《史记》安危而悄然归隐,在李陵管家帮助下藏于华山。多年后下山得知外孙杨恽已将《史记》公之于世,他欣慰而逝。王莽时其重孙被封史通子,东汉时其后辈怕受牵连隐居嵩阳。东汉末年司马徽将大儿子...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是一项的传统祭祀活动,以敬祖尽孝、生殖繁衍为内容,以送灵归祖为任务,旨在实现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它主要流布于彝语北部方言区,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布拖等彝族居住区,以及周边的峨边、马边等地,其中美姑县传承较为完整。 彝族的祖先崇拜历史久远,远在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供奉祖灵的事迹,《勒俄特依》中“家中供奉祖灵牌”的记载便是佐证。其祖先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外婚制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甚至更早,明清之际盛行。尼木措毕祭祀以宗族或家庭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地区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礼仪活动,主要分为族祭和房祭两种类型。族祭通常由族长主持,族长一般由族中年长、辈分高、儿孙繁衍且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房祭则由各房头的房长主祭。在徽州,宗族祠堂的祭祖活动时间多样,包括春祭、中元祭、秋祭、冬祭,以及先祖诞辰和忌日等祭祀。其中,春秋二祭和冬祭较为普遍且隆重。徽州祠祭严格遵循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着装整齐、仪态庄重,严格遵守祠规。祠祭活动具有严谨的程式,礼生读祭文是其中重要环节,且祭文的写作有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文成县      太公祭是存续在浙江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   “太公”是后世对明代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的尊称。文成县是刘伯温故里,文成县以刘基谥号得名。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公祭日在刘基诞辰的农历六月十五日。刘氏宗族固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六月十五日举行春秋二祭,世代传承至今。   春秋家祭由刘氏宗族开会研究,选出父母双全,子女成双...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沁水县      沁水柳氏清明祭祖是山西省沁水县西文兴村柳氏家族存续的传统祭祖礼仪民俗。   西文兴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河东柳氏族人世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保留着柳氏在明清具有宗法制度特征的完好古建筑群。柳氏民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落居住人口迄今仍是一脉同宗的柳氏后人。据现存金石碑记和《河东柳氏族谱》记载,该村柳氏后人均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后裔,世居西文兴村,遵训守礼,传承了河东柳氏家风和美德,延续了河东柳...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花甲礼是朝鲜族民众为60周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会,是朝鲜族重要的人生礼仪。   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60年为一个花甲轮回,所以60周岁称为“花甲”之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朝鲜族迁入牡丹江流域,花甲礼随之传承,存续至今。   举行花甲礼时,儿女们为老人摆寿宴,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献寿是基本的仪式,寿庆礼开始,先由司仪介绍过寿老人的生平业绩,儿女和来宾代表致祝辞,然...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自古就将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准则。花甲礼是朝鲜族为60岁老人举行的一种重要人生礼俗。它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之间,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的朝鲜族聚居地区。   朝鲜族老人年届花甲之日,儿女们会为其摆设宴席,邀请亲朋邻里欢聚一堂,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祝寿是花甲礼的基本仪式,花甲宴的席面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