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江西省樟树市。樟树丰富的物产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为中药材炮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地域与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技艺逐渐形成了以江西樟树为中心,以湖南湘潭、湖北汉口、重庆等为据点,进而遍及江南各地域的流行趋势。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在药材修拣时需要经过拣、簸、筛、去毛、去核、去心、揉、拌、磨、捣等工序,切制类型包括园片、骨牌片、肚片、斜片、柳叶片、瓜子片、凤眼片、腰子片、指甲片、直片、丝条片...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流传于浙江省武义县。武义县以寿仙谷为中心的丹霞地貌区域,极适合中草药生长,自古就是中药材天然宝库。该中药炮制技艺目前已辐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在浙江省内及其辐射地区均有寿仙谷国药专卖店。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唐代道士叶法善,其秘方在武义当地秘传,对炮制技艺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后“寿仙谷药号”创始人李金祖发明并掌握了特有的中药材采集、仿野生栽培、加工等传统技艺以及数十种中药炮制和炼制技艺,初步形成了武...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林省通化市福参源世代
传承
着人参传统炮制技艺。福参源山参种植基地坐落在长白山南麓通化市金厂镇境内,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水资源丰富纯净,是野山参理想的培植区域。该地培植的山参销售范围涉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并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野山参成长对土壤、坡度、坡向、植被等条件要求苛刻,福参源山参培育有三百余年历史。野山参被人工采籽播种或取秧栽培后,需要经过选籽、催芽、选林地(选坡向、选坡度、选土质)、选苗保型、播种、栽货(选坡、压须、正芦...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新开河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南麓,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人参栽培历史悠久,是国际公认的优质边条人参“新开河参”的主产地,世代流传着人参传统炮制技艺。 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具有芦长、身长、腿长、皮老、纹深等优美的外部形态,皂甙及其他有效成份含量高等优良的内在品质。相关炮制技艺源于野山参的加工生产传统,可追溯至康熙元年(1662年)。当时营口出口的石柱参,就包括加工好的集安边条人参。1947年,参业资本归国家所有,集安县花甸镇建立了公营园参...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焦作市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我国传统药材资源达12807种,但中药临床应用和成药制作一般不用生药,而用经过加工炮制的成熟品即饮片。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医疗、调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分别采用修治、水制、火制及增添辅料制作等方法,对生药进行加工的特殊技术,其上可追溯到药材的种植、采集或饲养,其中以炒、炙、烫、煅、煨和火制方法最为常用,故名“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指禅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传统学术流派和诊疗法之一,流传于广东省珠海市,在上海市、江苏省扬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也有重要分支。 一指禅推拿结合禅学“一指示法,见性成佛”之精义,以禅宗“明心见性”学说为宗旨。以性、觉、证三个概念及禅定修习法构成一指禅学术思想核心的心学体系——心法。心法贯穿于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诊断、治疗、推拿功法、推拿手法以及康复和养生之中,并形成了禅、医、法、方、术统一的心法体系。它以“禅定、觉己、觉他、治法、推拿功法、推拿手法”等...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贾氏点穴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贾氏点穴疗法作为一种中医诊疗法,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点穴流派之一,流传区域包括山东和广东地区。山东崂山是贾氏点穴疗法的发源地,崂山点穴医院为贾氏点穴疗法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积累、创新,其发展重心自北南迁至广东省深圳市。 贾氏点穴疗法理论根植于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促进体内的气血畅通,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该疗法的点穴手...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是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麻塘乡镇通益村镇氏族人始创并世代
传承
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诊疗法,目前,该疗法诊治的患者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以马钱子为主要药材,将马钱子经过浸泡、去皮、切片、砂炒、筛选、碾磨等传统手工炮制后,再与炮制好的木瓜等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马钱子散。通过特殊炮制加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制成药品包括马钱子风湿丸、马钱子鳖甲丸、马钱子木瓜丸、风湿马钱子散等。 该疗法的主要特征在于突出中药马钱子...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是毛氏家族在长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探索总结的治疗脱骨疽的中医诊疗法,其
传承
区域以河南省新蔡县毛氏济世堂为核心,流布于河南省百余个县市以及湖北省、安徽省部分地区。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根据古医籍《洞天奥旨》“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也,非虚而何”的论述和观点,结合家族临症实践,认为脱骨疽症多因感受寒湿之邪,脾、肾等脏腑阳气虚损,导致经络闭塞,久则骨枯髓凅。据此,该疗法将脱骨疽病分为阳虚寒凝型(缺血期)、气血瘀滞型(营养障碍期)、湿...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买氏中医外治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买氏中医外治法是发源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的中医诊疗法,以医术精湛、疗效特殊驰名豫东,影响范围波及安徽省阜阳市,辐射江浙、两湖、华北等地,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买氏中医外治法基于中医理论,以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主要治疗疮疡、肿毒、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疾病、疔疮、无名肿毒、搭背疮(背部蜂窝织炎)、腰瘘(腰部深度脓肿)、贴骨瘤(骨髓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疼痛以及各种癣症等外科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对成熟...
查看更多
1
76
77
78
79
80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