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牛羊肉烹制技艺(北京烤肉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烤肉主要包括“烤肉季”的烤羊肉和“烤肉宛”的烤牛肉,这两家的烤肉制作工艺代表了北京烤肉的最高水准。北京烤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用料讲究,技艺精湛,在北京乃至中国烹饪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烤肉是北京独具特色的风味菜品,制作时先将切好的牛、羊肉片加以腌渍,而后置于特制的圆形铁盘(又称“炙子”)上进行烤制。北京烤肉起源于明代宫廷,当时称为“吃炙羊肉”,其后流传至民间,在市井中盛行起来。 “烤...
查看更多
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 烤鸭是北京最著名的菜肴,古称“烧鸭子”、“炉烧鸭”、“南炉鸭”等。据元代《饮膳正要》记载,当时宫廷已有烧鸭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都门杂记》等书也记载,宫廷御膳房每逢中秋佳节,除桂花月饼外,还准备南炉鸭供帝王享用,清高宗(乾隆)对此尤为喜爱。北京的烤鸭店以便宜坊、全聚德为主。便宜坊创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全聚德创始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均有悠久的历史。烤鸭系以专门饲养的填鸭为...
查看更多
火腿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火腿以鲜艳的色泽、独特的芳香、诱人的风味、美观的外形,即色、香、味、形“四绝”而闻名天下,是我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品。金华地区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的火腿腌制技艺。早在唐代,金华即已有了火腿的腌制工艺。及至明代,金华火腿被列为贡品,其生产遍布金华地区的东阳、永康等地。 制作金华火腿所选用的猪有“中华熊猫猪”之誉,头颈部和臀尾部呈黑色,其余部位则为白色,俗称“两头乌...
查看更多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 广式月饼又名“广东月饼”,是中国月饼的一个重要类型,因产于广东而得名,主要行销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由于近代广东开放较早,广式月饼最早走出国门,远销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的华侨聚居地,清末民初即已享誉国内外。 安琪广式月饼是广式月饼的重要分支,它起源于清代新会梁氏的“永记饼店”。经过几代人的
传承
发展,其面皮制作、馅料煮制、包馅、烘饼等多道工序均能独树一帜。安琪广式月饼馅料以莲蓉、豆蓉、咸蛋黄为主...
查看更多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产,形制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而名闻四方。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经享誉晋中、太原、大同、临汾等地,成为中秋馈赠的佳品。郭杜林月饼在原料和辅料的选择上异常精心,皮面揉制手法与馅料制作工艺十分独到,烤饼的吊炉形制独特,烘烤温度完全依靠人工控制,烤成后通过窖圈熟藏使月...
查看更多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周村烧饼是山东省周村的地方特产,清末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春秋战国时代,周村属于齐国,商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明代中期,周村已成为山东著名的地方市集,商户集中,繁盛一时。周村烧饼用料简单,只需用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制成。它以薄、酥、香、脆而著称,“薄”是指烧饼薄如纸片,拿起折叠,会发出“刷刷”之声;“酥”是说烧饼入口一嚼便碎,失手落地即摔成碎片;“香”是说烧饼入口久嚼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无穷;“脆”则与...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人俗称的“小笼馒头”并不是北方人所指的“馒头”,而是有馅的包子。南翔小笼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形美著称,采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夹心腿肉为馅,并加入肉皮冻等调料调制而成。这一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发源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后又发展到了上海市城隍庙地区,目前遍布上海市乃至江南地区。 南翔小笼馒头是老上海点心的代表,主要品种为鲜肉小笼,近几年又开发出蟹粉小笼、虾仁小笼、干贝小笼和榨菜小笼。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非常讲究,其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
查看更多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是一种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元素,包含多道工序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起源于天津市河西区,流布于天津各处,辐射全国。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种类繁多,包括散装麻花如绿豆、黄豆、玉米等多种口味,以及适合送礼的礼盒版,以香甜酥脆、久放不绵而闻名。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由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师傅选用面粉、植物油和白糖等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红丝、闽姜、花生仁等十几种小料,通过手摸、眼看、鼻闻等手段,运用面肥发面、熬糖...
查看更多
酱菜制作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六必居老酱园约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其注重产品质量的“六必”经营理念而得名。六必居由山西省临汾县的赵氏三兄弟创立,迄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老字号之一。它制作的酱菜素以酱香浓郁、鲜甜脆嫩而著称,清代以来的文人笔记中对此多有称誉。 六必居酱菜的传统制作技艺向以选料独特、制作复杂、工艺严谨而闻名,长期以来一直以口耳相授的方式世代
传承
。其制作加工注重品质,经营管理讲究诚信,产品丰富多...
查看更多
腐乳酿造技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海淀区 早在汉代,我国就发明了豆腐。为了便于贮存,人们加入酒糟进行腌制,由此形成腐乳。至清代,腐乳酿造技艺得到完善和提高,出现了名重一时的王致和腐乳,其传统生产技艺一直
传承
至今。 清代康熙八年(1669),安徽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住在北京安徽会馆。在备考期间,他依靠贩卖豆腐维持生计。王致和利用老家的腐乳酿造技艺保存卖剩的豆腐,不经意间发明了臭豆腐这一独特品种。其后臭豆腐生意日益红火,王致和于是弃学从商,于清代...
查看更多
1
85
86
87
88
89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