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2   星期五   农历七月廿一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什么样的“非遗”不是“非遗” 苑  利    如果有人问你,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中国的故宫、长城,埃及金字塔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四大名著,改造过的泰山封禅、天坛的祭天大典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2011年春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春天的味道”——浙江东阳童子尿煮鸡蛋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态度。但事实上,在非遗申报时,类似项目并不少见。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出了问题,更具体点儿说,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守才能传承 严红枫 徐文奎大师正在雕刻作品     衢州白瓷起源于唐宋鼎盛一时的婺州窑。婺州窑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山东曲阜孔氏一族北宋南迁,定居衢州后,朝廷不断供应上等瓷器为孔氏南宗所用,同时带来了北方制瓷的精湛工艺,从此兼容南北制瓷工艺的衢州白瓷得到较快发展,至明代永乐年间已自成一体。由于衢州白瓷制作工艺独特,配方、工艺保密甚严,几乎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民间做法一般是父传子承,终因朝代兴衰,战乱纷起,衢州白瓷断代失传。    记者...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国非遗研究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问题: 研究和培养机构分散 学科发展不成熟 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划 王宪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文化生态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要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除了全面保护和积极培养传承人之外,非遗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素质情况,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非遗保护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与...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注重人文底蕴保持传统特质刘永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非遗保护工作俨然成为一项与时间赛跑、与市场接轨的长期工程。笔者认为,非遗保护工作必须应时创新、适应时代发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还原、发扬非遗的传统特质,另一方面让非遗更好地契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其中,有几个问题需引起人们注意。    提倡非遗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方式的多样性...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如何能绵延不绝? 王玮琦      我国于去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进行“非遗”项目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名录体系,各级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审批了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保护工作建立起了有效的实体机制。由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许多方面尚需完善,笔者认为,在“传承”这一保护工作的核心环节,今后还要加强制度方面的管理规范,以促进“非遗”绵延不绝、后继有人。    强化“非遗”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刹住非遗改编热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正在进行时”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人们很少将它们视为“文物”。其实,就非遗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残留。不同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是固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历史”。由于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所以人们将其作为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保护起来。    但是,在中国非遗保护界,有些人从不把非遗当成“文物”,不但政府改,专家改,就连传承人也在...
查看更多
论坛
做一个称职的“非遗人”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社会流行语,投身非遗领域的人越来越多,被称作“非遗人”的人也越来越多。非遗人该怎么定位?我想,可以暂且把非遗人界定为非遗的保护者、挖掘者、传承者和发展者。那么,非遗人究竟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才能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呢?笔者认为,非遗人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种精神:    苦心修行的精神。对非遗人来说,尤其是那些从事非遗保护、管理、研究的人员来说,要有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非遗是一门综合学...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韩  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经济效益从来不应该是我们着眼和追求的目标,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伤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表演化和商业化倾向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今年2月7日上午,北京正经历着一次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前来观看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热气腾腾。展馆外的广场上,山东海阳盘石店镇薛家大秧歌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展馆内,来自全国...
查看更多
论坛
加强"非遗保护"必须完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基础工程。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重心已由普查、抢救转向全面保护。从长远看,构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做好全面保护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下称《非遗法》)已于2011年颁布实施。应以此为依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  完善以《非遗法》为核心的立法保护体系。这主要包括:第一,在《非遗法》中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协调机制探索 莫   芬    【摘  要】  长期以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远远落后于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灭失或濒临灭失。值得欣慰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已成为时下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性的公约是现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协调机制的主体,随着保护非物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