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朝戈金等5位学者谈非遗应该如何被保护和创新
2019.06.21
论坛
原标题:非遗应该如何被保护和创新?朝戈金等5位大咖这样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存续的关键,而利用和开发非遗的前提,必然是妥善的保护和深入的研究,这其中,涉及伦理原则、文学理论、知识产...
查看更多
我国非遗类综艺节目发展研究报告
2019.06.19
论坛
报告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艺术表达及风俗习惯等,是确定本民族文化特性,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面临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的流失,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难以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因而面临严峻的存续和传播困境。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非遗必须借助...
查看更多
2018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9.06.17
论坛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和个案研究,本文对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状况、趋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形成了新的气象和格局。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发展及其成果共享创造了新机遇。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指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文化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教育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逐渐有效衔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实施,
传承
人群研培计...
查看更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非遗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举办
2019.06.13
论坛
论坛现场(摄影:卢旭) 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好、
传承
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之一,6月8日...
查看更多
易老的年华,盛开的芳华
2019.06.13
论坛
非遗和纪录片是天生的一对。非遗是人的本领、情感和创造力的融合,而纪录片最关心的就是人;非遗是精微的、隐秘的、稍纵即逝的,而纪录片捕捉的就是细节、记录的就是过程。非遗中饱含着的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洗礼,又恰好是纪录片最能打动人的力量所在。 纪录片只能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著名认知科学家加扎尼加曾说:“除了薄薄的一层‘此刻’,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记忆。”如何记录非遗的“此刻”,为人们留下“非遗记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入围...
查看更多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进一步做好非遗工作
2019.06.12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发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那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各地全面铺开。今天回头看,国际的非遗保护工作成绩巨大。中国积极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号召,很快就加入了公约,而且迅速推动了我国境内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又在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法律层面大大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赋予了多重含义...
查看更多
专家说端午
2019.06.07
论坛
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求吉和辟邪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两大基本主题。端午节也是如此,划龙舟意在祈福纳祥,而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意在压邪禳灾。然而,与其他节日不同,端午节是唯一一个注入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传统节日,它表达着民众自古就有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崇高的精神,也是时代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在端午节,我们获得爱国主义精神感化,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自觉,年复一年,积微致著。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查看更多
在守正创新中擦亮文化记忆
2019.06.07
论坛
粽叶飘香饮雄黄,龙舟竞渡纳吉祥。端午来临,许多人已经安排好了出游计划,而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端午民俗演出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成为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 文化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传统节日中积淀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温情与崇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2019.06.06
论坛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凸显时间文明的是天时与人时合一的节日体系,四时有序,八节成列。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阳,冬有除夕,这八大节日是中国许多地区共享的传统节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节,在2009年与羌年一道,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在当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大意义。 充满人伦关怀的节日 端午是仲夏时节的节日。它起源于人们对湿热时节的禁忌,但我们的先民很...
查看更多
书讯:《民俗影视记录手册》
2019.06.03
论坛
本手册依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既突出了民俗学的理念,又吸收了不同学科和行业的技术与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手册不仅对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影视作品拍摄者有实用意义,也适用于其他影视拍摄爱好者。 主编:张举文 / [美]莎伦·谢尔曼 编委:(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建宪、邓启耀、孙正国、王光艳、莎伦·谢尔曼、熊迅、张举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8-12...
查看更多
1
63
64
65
66
67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