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间文化遗产资源转换的亚洲经验
2019.05.27
论坛
“亚洲经验”( Asian Experiences) 一词最早来自经济领域,主要指上世纪 80 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以及后来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由于发展阶段、先天禀赋、文化历史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和问题解决方式往往有自身特点。文化发展,更有内在的复杂性,从亚洲自身的文化现实和视角出发,考察当前生态和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并探讨内在的架构和基本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亚洲国家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查看更多
何以“原生态”?——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19.05.27
论坛
摘要: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
查看更多
朝戈金: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
2019.05.24
论坛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盛况空前。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聚一堂,就亚洲文明的诸多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笔者参加了“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并就“口头传统在文明互鉴中的作用”作了发言。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对口头传统重要性的认识呢?这是因为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新”的信息技术,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 1 人们大都认可这样的说法:人类的信息技术发端于口头传统,后来发展...
查看更多
侗戏——柔性的力量
2019.05.23
论坛
摘要:侗戏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处于弱势的侗族文化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文化的产物。从汉戏到侗戏实质上是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其间侗族柔性的民族性格和以柔为美的审美取向起着主导作用。从表象看,侗族不过是接受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对侗族文化的发展却有着发人深省的深远意义。在它柔弱的形态里蕴涵坚守自我民族文化根基、促进自我民族文化发展、展示侗族人直面强势文化冲击、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创造发展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周帆,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黄守...
查看更多
联合国在华40周年:专访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
2019.05.22
访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致力于促进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处,35年间,始终积极致力于在东亚五国促进教育、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化、传播与信息五个主要领域的工作。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五集,我们对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进行专访,请她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和联合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
查看更多
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
2019.05.17
论坛
【提要】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
传承
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利用经验...
查看更多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9.05.15
论坛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9年5月15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共襄盛举。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
查看更多
小镇里的锦绣华章——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调研札记
2019.05.15
调研
镇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州小镇,迤逦于太湖之滨,因刺绣而驰名已久。现在已升级为苏州一个行政街道的临湖小镇,仍保有2万人口,其中8000人为绣娘,4000人从事着与刺绣相关的行业。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已实现了刺绣年销售额逼近13亿元。这背后的渊源从何而来,又如何发展壮大至今的?带着这样的好奇和疑问,我们走进了镇湖,走进了手艺人的刺绣世界。 从宫廷御用中走来的精致和细腻 追溯镇湖刺绣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是...
查看更多
全民参与非遗记录工程的加拿大经验
2019.05.15
论坛
摘要: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成为非遗
传承
发展工程的重要任务,以非遗为对象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简称“非遗记录工程”)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号召社会广泛参与这项基础性保护举措,有利于及时、完整地保存当代仍旧活态存在的非遗项目及其环境,也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保护
传承
的良好氛围。本文通过对加拿大非遗数字化相关指南的译介和分析,探讨全民参与非遗记录工程的可能性及可供参考的措...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从项目到体系空间的转变
2019.05.14
论坛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仍然缓慢而提出的新构想。通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及地方响应之后建立起来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核心空间中,有效进行
传承
,能够在核心空间中拥有核心受众,这样具有多种功效。 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并于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总体而言,国家级文化生...
查看更多
1
64
65
66
67
68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