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人物
玉雕大师高兆华在工作中(图片:廖雪明)玉雕大师高兆华在指导学徒雕刻技艺  振兴传统工艺之广州玉雕  开篇语  近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等14个门类。其中,广州有六项传统工艺榜上有名,分别为:广州玉雕、广州榄雕、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彩瓷烧制技艺、广绣、广州灰塑。  众所周知,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一塑,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每一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依然拥有令人欣喜的生命力...
查看更多
人物
编者按:文化因传播而出彩,非遗因传承而持久。2018年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宣传展示近年来河南非遗保护成果,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组织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南文化信息中心,紧紧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出“豫见非遗”专题宣传,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陆续介绍河南部分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让社会公众了解这些民间艺术,充分展示河南非遗的魅力...
查看更多
人物
朱国樑在《十五贯》电影中扮演过于执5月15日至18日,全国各地昆剧团代表齐聚浙江杭州,共同纪念一位对昆剧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而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已经十分陌生。他就是朱国樑,国风苏剧团、浙江苏昆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创始人,1956年昆剧《十五贯》进京演出中过于执的扮演者。    5月18日是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纪念日,这一天对浙江昆剧团而言意义更为重大。1956年4月10日,浙江昆剧团进京...
查看更多
人物
刘坤庭在工作室内制作陶瓷      王骁金龙 摄    编者按:湖南是非遗资源大省,全省共有各级非遗传承人4099人。他们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湖湘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即日起,本刊推出“湖湘非遗匠人”系列报道,选取部分非遗传承人代表,报道他们传承非遗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倾囊授徒的胸怀。希望以此在全社会形成敬重传承人、弘扬工匠精神、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长沙铜官窑...
查看更多
人物
  编者按:文化因传播而出彩,非遗因传承而持久。2018年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宣传展示近年来河南非遗保护成果,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文化厅非遗处组织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南文化信息中心,紧紧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出“豫见非遗”专题宣传,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陆续介绍河南部分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让社会公众了解这些民间艺术,充分展示河南非遗的魅力...
查看更多
人物
  周淑英展示剪纸艺术人常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河北蔚县农家女周淑英,用一双巧手继承和创新着剪纸艺术,使得这一民间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她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推陈出新的河北剪纸艺术第三代传人    走进周淑英工作室,只见工作台上放置着薄薄的纸张、小巧锐利的雕刀、鲜艳的颜料,经过周淑英进行精巧的造型设计、细心雕剪和独特点染,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和中国传统寓意的剪纸就完成了。这些剪纸有的表达了...
查看更多
人物
霍庆顺在年画《五子夺莲》画坯上进行彩绘创作 (摄影:李娜) 说起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杨柳青年画,可谓家喻户晓,可它的制作工艺却鲜有人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68岁的霍庆顺熟练掌握了年画传统制作技艺,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霍庆顺没闲着,他接待了一群来自北京的小学生,为他们讲解了年画的故事。  距离西青区石家大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年画馆,其中的一间画室是霍庆顺平常工作的地方。出生在杨柳青木...
查看更多
人物
  孙膑拳,以“避实就虚,打阴不打阳,挫其锐,毁其利”为进攻原则,因拳法以《孙膑兵法》智略文化为理论基础,被称之为一部肢体语言版的《孙膑兵法》,是目前潍坊市唯一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体育类项目。日前,记者来到安丘市青云山下,了解孙膑拳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与这套拳法背后的传承故事。  师徒实战拆解“劈打蹬”,展现孙膑拳精髓  记者去时,在青云山下的孙膑拳多功能厅内,一场孙膑拳“劈打蹬”的拆解课程正在进行,刘海港与徒弟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 只见徒弟的...
查看更多
人物
4月下旬,次仁多杰进行藏纸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揭纸(摄影:江飞波)  将狼毒草取根去皮,碱煮、石捶、浇造、揭纸……通过次仁多杰的“魔术手”,一棵棵毒草根最后变成一张张可承载文字、书画的纸张。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67岁的次仁多杰做藏纸超过50年。他曾想提高效率,用机器代替手工,但觉得这样做出的藏纸韧性变差。  次仁多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认为,还是要放弃机器带来的便利,回归并坚持手工。   次仁多杰说,上世纪80年代,尼木手工造纸技艺受工业纸张冲击,只...
查看更多
交流培训活动
5月3日,由陕西师范大学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跨界创新:非遗传承对话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跨界创新:非遗传承对话会 本次活动近200名历届陕西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研培学员重返母校,围绕新时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与影视、动漫、设计、出版、旅游、电商等部分企业届精英和专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