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64)
机构
(4)
政策
(294)
资讯
(886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用三根棍演活一个人”——访湖南杖头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谭奇书
2018.06.27
人物
谭奇书展示其杖头木偶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名单,77岁的湖南杖头木偶戏
传承
人谭奇书入选。或许是长期从事艺术工作的缘故,谭奇书虽已年逾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湖南杖头木偶戏,他有很多话要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谭奇书却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早年,木偶戏是唱、演合一的,为了演好木偶戏,我必须练好普通话。”谭奇书笑着说。 “湖南杖头木偶戏在其流传的800年历史中,始终是‘用三...
查看更多
与戏痴缠一世 坚守黄梅初心——记黄梅戏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杨俊
2018.06.25
人物
杨俊在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中饰演阿朵 她是家喻户晓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至今仍能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孟姜女》的声名鹊起,到《妹娃要过河》的自我突破,一路走来,她不断收获着成长的徽章,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金奖尽入囊中。作为当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的杨俊,如今又多了一个头衔——黄梅戏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 曾有人说,杨俊人生路看似平顺,实则更像一出戏,情节跌宕、故事有趣:在黄梅戏的兴盛之地安徽...
查看更多
朽木可雕 妙手生花——记木雕(花瑰艺术)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徐日龙
2018.06.22
人物
徐日龙向人们展示花瑰艺术作品 一段朽木、一截树根……在木雕(花瑰艺术)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徐日龙手中,这些不起眼的材料经过精心雕刻,都可以朽木生花,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花瑰艺术雕刻作品。 花瑰艺术在海南流传已久。宋代以来,随着当地众多道观、寺院的兴起,花瑰艺术有了广阔的舞台。“花瑰艺术不仅是一门技艺,同时也记录了地方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体现着艺人高超的雕刻与绘画技法。” 徐日龙说。 徐日龙生于海南澄迈一个花瑰艺术世家。小时候...
查看更多
田彦兰:
传承
文化与发展产业两不误
2018.06.21
人物
田彦兰在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摄影:吴艳) 最近,田彦兰都在忙着布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非遗展览馆。今年,宁夏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她希望这个展览馆能为之添彩。 40岁的田彦兰是国家级非遗回族剪纸代表性
传承
人。她自幼随母学习剪纸,已有30余年艺术实践。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她不断尝试创新,使回族剪纸有了新的突破:由过去的单色剪纸发展到染色剪纸,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回族剪纸的文化内涵和使用范围,其作品在当地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2006...
查看更多
用匠心雕刻人生——记洮砚制作技艺国家级
传承
人卢锁忠
2018.06.20
人物
卢锁忠在工作中 日前,卢锁忠刚参加完“中国甘肃民间艺术家赴俄罗斯专题交流展”,并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洮砚收藏仪式上,现场向中外嘉宾介绍了洮砚的历史。“洮砚生在乡野偏僻之地,大多数人听过却没见过,让洮砚走出甘肃,走出中国,这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卢锁忠表示。 卢锁忠的学艺生涯其实就是一部洮砚制作技艺的
传承
史。1968年,卢锁忠出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儿时的卢锁忠经常随母亲去姥爷家,当看见姥爷、大舅把石头雕成各...
查看更多
一针一线织锦绣——访布依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王菁
2018.06.19
人物
王菁演示布依族服饰制作工序 如今,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布依山寨里,流传着一只“布谷鸟”的动人“传说”。每当有人谈到布依族服饰,总绕不过一个人——王菁。除了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这个新头衔,王菁的身份还有很多,她是民族服装设计师,是成功的创业者,是文化企业的掌舵人,是家乡富有号召力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我要带动绣娘们将布依族的传统元素与时尚结合,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这是王菁践行多年的目标与志向。 上世纪9...
查看更多
布依族枫香染非遗
传承
人杨光成:传授老技艺 描绘新生活
2018.06.12
人物
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图案(摄影:王煜)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播潭村,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布依族村寨。1951年出生的杨光成打记事起,祖辈父辈们就一直围着山上的老枫香树和院子里的染缸忙碌。13岁那年,父亲一句稀松平常的“你也来帮帮忙”,便把他和枫香染牢牢地绑到了一起。 枫香染,一项在当地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技艺。将枫香树脂混合牛油熬制成特殊涂料,用毛笔在棉布上绘出蝴蝶花鸟等精美图案,再经蓝靛浸染、沸水脱油等工序,一块普通白布就焕发出了青花瓷般的...
查看更多
我不会让这门技艺在我手上失传——记荣昌陶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梁先才
2018.06.08
人物
梁先才在制作荣昌陶代表作——泡菜坛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是流传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的一首民谣,反映了荣昌陶器制作的繁忙场景。 据了解,荣昌区陶土储量丰富,有一条长约25公里、宽约4.5公里的陶土矿带,优质陶土总储量1.1亿吨。相传早在汉代,荣昌区就出现了以陶俑、陶灯为代表的陶器,至唐宋时期,刘家拱桥、罗汉坟、甘河沟一带造窑烧陶业十分兴旺,荣昌陶也获得了“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查看更多
一定要把民族节日
传承
下去——记塔塔尔族撒班节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再屯娜
2018.06.07
人物
再屯娜(左)在制作塔塔尔族撒班节传统糕点撒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是塔塔尔族一种犁地农具,传说由于撒班促进了塔塔尔族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了纪念这种新式犁的发明,每年春耕农忙结束后,塔塔尔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欢庆,久而久之,这种庆祝活动便演变为了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2008年,经新疆塔城地区申报,塔塔尔族撒班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名单公布,再屯娜·卡利穆瓦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
查看更多
传承
小郁竹艺是我的梦想和追求
2018.06.07
人物
危禄绵在演示小郁竹艺“火弯”技艺。王骁金龙 摄“摆好火柱,把竹子插入火柱的对穿孔里,然后用火在需要弯曲的部位下烧烤,等竹子开始软化,就用左手试压一下。”在青山翠竹环绕的一座手工作坊内,益阳小郁竹艺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危禄绵正指导学生学习“火弯”技艺。据他介绍,火弯是小郁竹艺的核心工序之一,是小郁竹艺独特的标志性技艺。益阳小郁竹艺始创于唐宋时期,采用生长3年至5年的麻竹为骨架、多种竹材为部件,加工成各种器具,是一种民间传统手艺。除了火弯,小郁竹艺的制作还有许多...
查看更多
1
17
18
19
20
21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