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京绣传人苦守旧道
2009.09.24
人物
京绣传人苦守旧道 有时候,姚富瑛会摘下老花镜,盯着手里的纹样发一会儿呆。他总在想,那件龙袍只绣了一半,可能要绣不完了。 因为身体原因,他已经有3个月没去工作室。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位于“京城百工坊”博物馆的一层。穿过幽长的走廊,拨开廊下的鸟笼,便能看到小屋子里挂满了各色绣品。有的是旗袍,有的是中式敞衣,更多的则是饰品小物。 这都是这名66岁老人手里的活计。作为京绣世家姚氏的第四代传人,姚富瑛熟悉这门宫廷手艺的每一个传统。要用什...
查看更多
陈氏掌门陈孝功――花鼓灯不能“跛腿走路”
2009.09.24
人物
陈氏掌门陈孝功――花鼓灯不能“跛腿走路” 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调查、认定和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
传承
人名单上,凤台县老人陈孝功榜上有名。可问起陈孝功,在当地似乎并没有太多人知晓,但要说起陈孝功的另两个名字――陈敬芝或一条线,在当地可谓是妇孺皆知。 “我就是个业余玩灯的” 当记者见到陈老时,他正在舞台上表演,年近90的他在舞台上依然精神矍铄,动作麻利。一旁有观众向记者指点,“他就是一条线!” “‘一条线"扭一扭,倒下九十九...
查看更多
“国礼歙砚”如何“出手”?
2009.08.17
人物
“国礼歙砚”如何“出手”? 在文化部今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名单中,安徽的歙砚制作技艺
传承
人是郑寒。在他长达30余年的歙砚制作生涯中,先后制作了两件国礼歙砚,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 “印痕砚”绘黄山胜景 《黄山胜迹印痕砚》,是黄山市屯溪区市民郑寒砚雕艺术生涯中,与“国礼”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结果。 郑寒记得,《黄山胜迹印痕砚》创作时间是1997年9月,当年10月29日即被外交部礼宾司确定为“李鹏总理赠送...
查看更多
洪建华:竹刻成就我完美人生
2009.07.10
人物
洪建华:竹刻成就我完美人生 洪建华,安徽省黄山市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竹刻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师;全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2007年6月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
传承
人”。同年7月被世界炎黄文化联合发展促进会聘请为“特邀理事”。2007年10月获中国创造品牌艺术家。其竹雕作品曾获国内外各项大奖,竹刻《圣人泛舟》笔筒被王世襄名家收藏;《竹林七贤》笔筒被故宫博物院永...
查看更多
皮影伴随他一生
2009.07.09
人物
皮影伴随他一生 ――记皮影戏国家级
传承
人沈圣标 沈圣标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皮影剧团,主学音乐,成为该剧团的一名主胡演奏员及艺委会员。1961年拜皮影戏老艺人魏柏荣为师,学习并掌握皮影戏“海盐腔”“弋阳腔”40多首曲牌,具备扎实的皮影戏演唱功底。1969年调入海宁文宣队(越剧团)任副团长、演奏员。1979年任海宁硖石书场副经理,主管业务。1979年开始他着手恢复皮影戏表演,在杭州、桐乡等地表演皮影戏。2003年,沈圣标等5人前往新西兰参...
查看更多
为非物质遗产“义务劳动”
2009.07.09
人物
为非物质遗产“义务劳动” 华觉明和“失蜡法”观音像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呼吁、奔走多年,中科院自然史所研究员华觉明的辛劳,终于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在不久前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夕,他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03年联合国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在此后,逐渐为人们理解,成为文化热点。 而华觉明却已经实实在在地为之努力了30多年。 追踪正在消失的技艺 1953年,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受到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感召,华觉明...
查看更多
继承创新名“经纬”
2009.07.09
人物
继承创新名“经纬” ――访“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吴水森 吴水森在制作万安罗盘 “丙子、辛亥、丁亥……”7月8日中午,当笔者走访“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吴水森时,他正端坐在案前,一手按着盘面,一手持着毛笔在盘面上书写着苍劲有力的小楷,显得十分专注和忙碌。 日前,“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作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的特殊的“文化瑰宝”,受到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亲睐...
查看更多
上下五千年惟有玉作缘:扬州玉雕大师话玉雕
2009.06.17
人物
上下五千年惟有玉作缘:扬州玉雕大师话玉雕江春源 翡翠《白菜》高毅进 翡翠《犀牛》 “上下五千年,唯有玉作缘”这样一种从古到今的王者之气,正是和田玉的真实写照。“玉”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神-人-物”的发展历程,最终百川归流,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七千多年的中华“玉文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与江春源大师对坐,便有一股儒雅之气扑面而来,让人淡然而踏实。生长在扬州的...
查看更多
千年《羌风》,一个神秘音乐家的惊天绝唱
2009.06.09
人物
千年《羌风》,一个神秘音乐家的惊天绝唱 5月12日晚,在汶川地震的周年祭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大型民族情景音舞诗画《羌风》,在金沙国际剧场成功首演。在演出中,为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原生态的羌族老乡带来的惊艳《羌风》,观众的掌声持续不断,叫好声不绝于耳。而其艺术总监汪静泉在上台谢幕时,演员和观众们更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正是他30年的守候,我们今天才得以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华夏原音…… “复音孤岛”里闯进的“汪老师”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
查看更多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刘香兰锦绣前程
2009.06.09
人物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刘香兰的锦绣前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刘香兰。(李幸璜 摄) 刘香兰与姐妹讨论编织技艺(李幸璜 摄) 刘香兰关于黎锦的最初记忆,停留在幼儿时代。无论是母亲、祖母,还是外婆,家里都有着一个腰织机。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叫腰织机,在她眼里只是一根带子和一些大大小小的木片木棍。只要有空,她们就会把它拿出来,坐在房前屋后的树下,反反复复地织起来。 村里每一位妇女的筒裙、头巾,都出自她们这部织机...
查看更多
1
39
40
41
42
43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