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大学如何助力非遗创造性
传承
2016.11.21
专题报道
雕漆技艺
传承
人李志刚的作品《剔红鸿福官帽椅》 江西东固传统造像
传承
人刘节旺与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刘丹洋合作的木雕作品《钟馗与小鬼》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学与非遗——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
传承
人高级研修创作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办,共展出国家级非遗大师、年轻的非遗
传承
人、中央美院教授和学生共90余人创作的240余件作品,涵盖剪纸、木雕、玉雕、漆器、珐琅、民居营造、竹编、刺绣8个门类,不仅呈现了各非遗门类精...
查看更多
以《公约》精神推动中国非遗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亚太中心在沪开展首期中国师资非遗履约培...
2016.11.17
专题报道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左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左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右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右二)出席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摄影:陈梦泽) 培训期间,学员随同培训师一起进行非遗保护的田野调查,访问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和青浦区朱家角镇,考察锣鼓书、琵琶艺术(浦东派)、浦东说书、吴歌、摇快船和江南丝竹等非遗项目(摄影:施博文...
查看更多
“非遗”是活的文化遗产,“非遗”保护要可持续发展
2016.11.14
专题报道
海宁江南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高剑平/澎湃资料图)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就在中国落地生根了。 2004年中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十多年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较之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保护的概念还很新。“非遗”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去保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在上海举办
2016.11.14
其他新闻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主办,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指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于2016年11月7日至14日在上海大学举办。 开班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女士出席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式,文化项目的两名代表参加了培训。欧敏行女士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代代相传...
查看更多
振兴荆州花鼓戏 助推潜江打造戏剧之都
2016.11.14
专题报道
即将建成的曹禺大剧院曹禺纪念馆远眺花鼓戏《焚香记》剧照花鼓戏《生命童话》剧照花鼓戏《原野情仇》剧照花鼓戏《站花墙》剧照花鼓戏《情缘》剧照灵秀湖北,水泽胜境,古来同讴。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的小城潜江,江汉连通,沃野呈碧,锦绣大地,水润清华。11月的潜江,层林尽染,秋色灿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戏剧的芬芳。仿佛酿制着水乡特有的传统佳酿,第二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经过紧张的酝酿,即将在这座人文荟萃的小城隆重举行。花鼓戏是潜江人的情结。当地流行这样一句俗话...
查看更多
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
2016.11.11
其他新闻
11月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主持会议,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孔晓宏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孔晓宏市长介绍了工作站的筹建思路、工作推进等情况。单霁翔院长介绍了故宫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学术资源、近年来文创工作的丰富经验及工作站筹建情况。 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正式宣布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徽...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难题:传统成为传说 何处安放精神家园
2016.11.10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为:当传统成为传说,何处安放我们的精神家园?——代表委员会诊“非遗”保护难题 这是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我国共有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全世界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根据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的调研,在我国公布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中,已有250人去世,“人走技失”问题严重。 参加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指出,我国的非遗保护一方面普遍面临着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以“非遗保护”为名的商业行为,正侵蚀、破坏着非...
查看更多
唐卡艺术的饕餮盛宴——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见闻
2016.11.10
专题报道
2016年9月10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暨精品展在拉萨八廓古城夏扎大院开幕。继2014年首届中国唐卡艺术节成功举办以来,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不断扩大,中国唐卡艺术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逐渐凸显,成为国内参与最广、水准最高、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盛会。第三届中国唐卡艺术节不仅为国内外的唐卡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为国内外的朋友们深入了解西藏文化艺术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打开了一扇窗口。勉萨派唐卡的国家级
传承
人罗布斯达在指导学生画唐卡外国游客在夏扎大院内...
查看更多
嘉兴江南灶画村:打造非遗“生态圈”
2016.11.09
专题报道
嘉兴灶头画省级
传承
人沈华良在作画乡村灶头画展示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的生存与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浙江省“嘉兴灶头画”也正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农村灶头日益被现代煤气灶取代,灶头画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灶画艺人也随之减少。若使灶头画再现生命力,必须让这一艺术形式回归人们的生活,探索灶头画的现代生命力。为了发展,我们将传统特色与时尚元素进行组合,让它既不失传统魅力又富有现...
查看更多
继承传统,面对现代——只为昆曲更加“姹紫嫣红”
2016.11.08
专题报道
由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黎安、吴双、罗晨雪等共同主演的小剧场昆剧《夫的人》剧照 昆曲艺术素有“百戏之师”美誉,是明清两代最具代表性的官方戏曲艺术形式,其艺术范式在中国戏曲历史与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5年来,无论专业舞台演出还是学者案头研究,乃至民间曲社清唱,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中国戏曲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对待传统的态度是要把继承传统放在第一位,在总结
传承
与保护...
查看更多
1
666
667
668
669
670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