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国家投入80万元培养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
2018.05.15
要闻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与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联合实施的“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项目即将开班,目前已接受报名。 该项目由国家投入80万元,面向全国文艺院团、文艺院校、文化馆及民间黄梅戏剧团班社,招收具有黄梅戏表演经验和学习进修愿望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包括青年旦角25名、男演员5名。 黄梅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性角色为主的格局,但当前黄梅戏旦角演员中,青年演员较少。“因为历史和地域因...
查看更多
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
2018.05.14
专题报道
羌族羊皮鼓舞羌族绣娘切磋制作技艺羌笛培训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许多羌族非遗创作与
传承
主体流失,羌族非遗面临
传承
人断层与生存土壤松散、激变的威胁;羌族非遗赖以
传承
发展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遭到破坏,非遗
传承
较好的羌族村寨、社区、展示馆、传习所等,均在地震中损毁严重,羌族非遗以及羌文化所依附的生态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在重建家园中保护羌族非遗,2008年1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查看更多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见闻
2018.05.14
专题报道
外国友人在汶川县举行的千人坝坝宴上体验当地民俗(摄影:陈地)茂县凤仪镇小学学生在兴趣班上学习羌笛演奏(摄影:陈地)一名羌族妇女在茂县古羌城内展演日常生活场景(摄影:陈地)原标题:千年文化孕生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见闻2008年汶川大地震至今已经十年。地震中遭受损失的羌族非遗文化现状如何?是走向消失还是依然薪火相传?记者来到羌族核心聚居区,欣喜地发现羌笛、羌绣、羌戏、羌医药、羊皮鼓舞等羌族非遗文化,正在街头、在乡间、在校园焕发着勃勃生机。当记者来...
查看更多
中国戏剧“活化石”目连戏有了“00后”
传承
人
2018.05.11
专题报道
5月8日晚,在湖南怀化市中职学校文艺汇演比赛上,30名辰河目连戏小
传承
人第一次登上舞台。舞水秀、戴大靠、唱高腔,孩子们有模有样的表演,展示着这项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的最新创新成果。目连戏,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目,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独特的唱腔传唱至今。而辰河目连戏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曲之一,是一个庞大的剧目组合,号称“四十八本目连戏”,属于曲牌连缀体音乐,共有曲牌203支,锣鼓曲牌73支,保存了古老的“圆腔点板”的记谱方法,保留了大量民间...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非遗项目译介】第 11 期:与3月1日相关的文化习俗+希得莱斯,春季庆...
2018.05.11
专题报道
本文为“一带一路”非遗项目译介专题的第11期译介项目二十三月结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s associated to the 1st of March图1 与3月1日相关的文化习俗(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 项目基本信息 入选年份:2017申报国家:保加利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罗马尼亚名录名册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2 与3月1日相关的文化习俗(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查看更多
“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
传承
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正式开...
2018.05.11
地方新闻
图1 “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
传承
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开幕仪式5月10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
传承
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暨“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
传承
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开幕式及首场展演在绍兴市文化馆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将亮相农博
2018.05.10
要闻
原标题: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5.18“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亮相农博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制度和知识体系。千百年来,不仅一直被用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实践,也衍生出很多节令习俗仪式和活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精神、思维理念和人文关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5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展出...
查看更多
非遗圆桌:当技艺“老去”
2018.05.10
专题报道
利用经纬交织搭“十字”,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这样的手艺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十字绣,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继而在欧洲传播开来。由于它的易学易懂,如今已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的喜爱。 然而,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一项更为古老的技艺,却常常苦于被错认为十字绣而默默无闻。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
传承
人王启萍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绣花不累解释累,
传承
不苦误解才苦,“有人问我想过放弃吗,我说有,怎么会没有。”这位68岁的老人,低头...
查看更多
辽宁鼓乐该何去何从
2018.05.10
专题报道
鼓乐艺人在表演“花活” 2016年,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表现了两代唢呐匠人对唢呐这门传统艺术的追求与坚守、师徒之间的真挚感情。电影中唢呐匠人窘迫的境况,正是这些年鼓乐艺人生存状态的缩影。时代的变迁,让鼓乐这一民间古老行当的艺人不能再以吹打为生,收入微薄,难以为继……曾经盛行一时的鼓乐成了非遗,昔日的鼓乐班风吹云散,令人不禁感叹:未来我们是否还能听到一曲回味无穷的《百鸟朝凤》? “北十番”与唢呐乐的合流 在辽宁,鼓乐是流传于民间...
查看更多
认识青年梅兰芳 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2018.05.10
要闻
5月7日,“艺畹芳华——青年梅兰芳与京剧艺术展”暨“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开幕。青风传星火,才俊自芳华。梅兰芳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青年时期的梅兰芳勤奋、刻苦,通过演出磨炼自己的舞台艺术,对京剧的
传承
、改良和创新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品位。他不仅努力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艺术,还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国外,使我国戏曲屹立于世界戏曲之林。展览现场近年来,梅兰芳纪念馆...
查看更多
1
598
599
600
601
602
8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