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科班培养能为非遗
传承
救急吗?
2016.09.05
专题报道
2016年8月,《燕京八绝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令人称奇的是,现场为观众们演示技艺的,无一例外都是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可不是拜在民间艺人门下的徒子徒孙,近年来,非遗老手艺也有了经过“官方认证”的“科班”学子。近几年,为了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相继开办并恢复了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雕漆、京绣五个传统专业,探索建立了“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新型培养模式。 职校能培养出非遗
传承
人吗?非遗...
查看更多
昆曲俞派
传承
研习班在上海开班
2016.08.08
其他新闻
上海昆剧团奠基人、京昆大师俞振飞曾以“日取其半”来形容昆曲曲目
传承
和人才的式微。8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昆曲俞派
传承
研习班”在上海昆剧团开班,以上海为基地面向全国青年演员展开为期一年的培养计划。 俞振飞是著名的昆剧小生,博采众长,将昆剧历史上的“清工”和“戏工”集于一身,融合京剧、昆曲之长而形成了儒雅秀逸、书卷气浓郁的风格。俞振飞还培养了蔡正仁、岳美缇等众多弟子,令昆曲
传承
有序。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保护昆曲
传承
的主要载体是人,希...
查看更多
蒙古族皮靴制作:传不下去的手艺
2016.08.02
专题报道
吴润达和他的蒙古族皮靴 挖云子 穿针引线契云子 制作皮靴的工具 吴润达师傅家五代祖传,老人现在71岁,在15岁时就和父亲学习做靴子。吴师傅坦言,制作一双靴子约半个月时间,出售约一千五百块一双,费力费时,销售也不好,现在没有徒弟,他悲观的认为这门手艺将失传。记者不是第一个采访吴润达的人,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 71岁的吴润达站在马路边,手里拿了一双亲手制作的蒙古族皮靴。“看到这双靴子,你就知道要找的人是我了。”吴润达知道自己吸...
查看更多
百年龙舟厂的坚守与失落
2016.08.01
专题报道
赛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仍在
传承
,福建百年龙舟厂已被拆除。 作为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盛行的民间活动——赛龙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且并不是一项只在端午节上演的民间活动。与赛龙舟密切相关的载体之一——龙舟制作手工技艺,在福建省的福州、漳州等地
传承
至今,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独有的文化肌理。 在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的方庄村,“龙舟世家”方氏三兄弟经营的龙舟厂仍在坚守着祖传的技艺,却很担心手艺后继无人。而位于漳州市龙海市海澄镇月港的崇兴造船厂,已经在今年2...
查看更多
各国“非遗”专家谈城市化进程下如何
传承
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07.25
其他新闻
7月6日,《传统伦理下的非遗
传承
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 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我国北京市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者与研究员参与讨论。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说:“西南云贵高原多民族共生共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一个省份,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也使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非遗项目应该去商业化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三)
2016.07.21
专题报道
编者按:本篇展示竹木雕、织绣唐卡、金属玻璃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部分参展作品。部分照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提供。 竹木雕 王笃纯,1932年出生,13岁随父学习黄杨木雕。1953年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美学习班,师从父亲王凤祚。 王笃纯的黄杨木雕秉承家风,贴近生活。作品选题和构思多以农村生活为旋律。作品在继承父辈优秀技艺和风格的同时,力求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探索传统黄杨木雕与时代相结合的创作途径。其作品多以反映浙南乡村生活风情为主题...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一)
2016.07.21
专题报道
2016年7月10日至22日,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展览。 本次“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参展作品为全国各地区当代工艺美术名家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共计约900余件(套)。展览分为两部分:“承古启今、巧夺天工”(展示玉雕、石雕、木竹雕、工艺家具等门类)、“薪火相传、演绎华彩”(展示陶瓷、漆器、织绣、唐卡、金属工...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深度报道(二)
2016.07.21
专题报道
编者按:本篇展示陶瓷、漆器、玉雕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部分参展作品。部分照片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提供。 陶瓷类: 任星航,男,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柴烧工艺复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出身钧瓷世家,全面继承了钧瓷传统烧制技艺。多年来,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宋代柴烧工艺的挖掘,为钧瓷的
传承
与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2011年7月,星航钧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活动综述
2016.07.18
专题报道
2016年6月27日至7月1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在重庆市成功举办。为期三天的培训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理论、相关门类专业知识、田野实践方法和地方经验介绍四大版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诸国本,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研究员李荣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2016.07.13
专题报道
赵慧萍在展示荣宝斋木版水印印刷环节 薛 帅 摄影 说到坐落于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不会陌生,它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名人字画、喜寿屏联、文房四宝充斥在这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内,高水准的工艺与良好的信誉令其在业内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说到荣宝斋众多绝技中最为出...
查看更多
1
672
673
674
675
676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