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徐家拳:在
传承
中创新的国家级“非遗”
2015.03.24
专题报道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灿烂悠久,其中,武术曾与国之兴衰紧密相连,武文化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武术中,源于山东新泰的徐家拳融合南、北两派特色,独树一帜。经过近300年的
传承
发展,为抗击外来侵略、为国民强身健体,作出了贡献。2014年11月,徐家拳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北派融合创出徐家拳 3月3日6时许,春寒料峭,山东新泰市罗马广场上已有不少人晨练,徐家拳第十代
传承
人徐勤启也在其中。扎实的马步、矫捷地转身、力...
查看更多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挖掘沈阳的“里子”,做成沈阳的“面子”
2015.03.23
专题报道
3月9日,辽宁省文化厅向社会公示了辽宁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共58项。其中包括了由沈阳市申报的刻瓷、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沈阳满族堆绫技艺和华山正骨诊疗技法等四项。 沈阳市从2005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沈阳的谭振山民间故事、东北大鼓等非遗项目。2007年成立的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是让沈阳的非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副省级城市...
查看更多
春分:莫道民俗去,鸢飞正满天
2015.03.23
专题报道
春分是天文类节气。春分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这一点古人也知道,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一重含义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因此,华中地区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至于春分习俗,国家层面有祭日,民间则有看社戏、玩立蛋、荡秋千、放风筝等。 春分祭日,国之大...
查看更多
传统年画老字号齐聚恭王府 力保“非遗”文化根脉
2015.03.23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开幕。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文学国等出席开幕式。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占文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衡山影子戏:穿越数百年的声光影
2015.03.17
专题报道
三尺幕帐上,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瞬间化身为妩媚女子与猪八戒眉目传情,在发觉被愚弄后,猪八戒搭着耳朵羞愧难当……在欧阳新年的一抖一动间,纸制的影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已近古稀之年的欧阳新年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衡山影子戏”第十七代传人。“衡山影子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当地史料记载,衡山影子戏大约起源于清顺治初年,主要流行于湖南省衡山县及周边地区。在衡山方言里,皮影戏称为“影子戏...
查看更多
纸香墨色里的“胡魁章”
2015.03.16
专题报道
李世美师傅在挑选制作好的笔毛 姜冰 摄 铺一尺雪白生宣,摆一方古朴石砚,临水照花,姿态端庄地临摹一帖隽永秀美的小楷;或逸兴横飞,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挥就一幅狂草飞白。风花雪月的背后,可曾有人留意到,这桌前的一尺宣纸、一方砚台、一支毛笔,拥有着怎样的历史,凝结着怎样的故事? 北派狼毫的代表 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带着2000银元从家乡湖州来到当时的奉天(今辽宁沈阳),在四平街悦来客栈胡同开设了一家笔庄,取名“胡魁章笔庄”,从此...
查看更多
城镇化如何与非遗保护同行
2015.03.09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问题和雾霾问题一样,值得全社会关注。”今年两会上,当被问及非遗保护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如是说。 田青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保存的一段视频,视频是他今年春节期间前往陕北基层考察的见闻:一个村庄偌大的戏台上,演员卖力地表演当地传统戏曲,台下却空无一人。据他介绍,这个村庄正在空巢化,年轻人纷纷进入城市,留守的当地人更愿意待在电视和电脑前。“这让我感到很苍凉。”田青说。 田青的话道出了我国日渐加速的城镇化过程中非遗...
查看更多
南北非遗精品展无锡启幕
2015.03.05
其他新闻
“千秋古运,手创传奇。”2015南北非遗精品展暨中华手作嘉年华活动3月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开幕。活动汇集了印染、织绣、雕塑等150多个品类的手工作品10万余件,这些作品出自国内28个省区市的手工艺爱好者及年轻设计师之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中,无锡市南长区委书记秦咏薪等与广大市民一起观看了非遗精品展。 清名桥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是保存风貌最完整、保存...
查看更多
新春话年画
2015.03.03
专题报道
□演讲人:薄松年 ■演讲人简介: 薄松年先生生于1932年,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195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王逊教授。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及顾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美术史家。著有《中国年画艺术史》、《中国美术史教程》、《中国绘画史》、《中国民...
查看更多
高密茂腔:在
传承
中发扬剧种风格
2015.02.15
专题报道
莫言在小说《檀香刑》里多次提到家乡高密一带的“猫(茂)腔”,这种声腔演唱起来委婉幽怨,深受农村观众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喜爱。“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在百姓中流传的这句俗语,形象地展示了其受欢迎的程度。 融会吸收 自成风格 高密市艺术剧院茂腔演员孙秀芝介绍,茂腔是在民间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姑娘腔”为主调形成的戏曲声腔,在民间又有“扭股子”“轴棍子”“正歌子”等不同的叫法。历史上,茂腔曾广泛流传于胶州、胶南、高...
查看更多
1
699
700
701
702
703
8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