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其他新闻
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6月举行    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化厅和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将继续共同承办的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将于6月3日至7日举办。  本届端午民俗文化节以“嘉兴端午、中国味道”为主题,充分展示嘉兴端午代表吴越习俗的深厚文化底蕴,将举办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嘉兴南湖竞渡、中国嘉兴子胥庙会等五大主体活动和端午农民画全国创作大赛作品展、市民裹粽大赛、香囊制作展示活动等八项群众性活动,以推动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昆曲入遗十周年 七大昆曲院团相聚昆山   2011年5月18日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16日,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昆曲资深文化学者、全国最具实力的七大昆曲院团和众多曲社,齐聚昆曲发源地江苏昆山,共襄纪念盛典。  整个纪念活动围绕“昆曲韵、故乡情”的主题,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包括昆曲保护与发展成果展、昆曲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昆曲名家经典剧目展演等。蜚声中外的美国密歇根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化危机为契机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2011年5月2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拉开大幕。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四川成都后的首次亮相,也是四川灾后重建3年来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四川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项目经费向灾区倾斜  在大地震中,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2人遇难,105人受伤。2008年6月底之前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四川省有105项,其中2项严重毁损;已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昆曲列入非遗代表作1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2011年5月9日,“昆剧之路”——中国昆曲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召开。受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委托,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对纪念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为昆曲艺术传承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敬意。与会艺术家们共同回顾了昆曲艺术1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就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进一步焕发活力、传承发展发表了见解。  昆曲是中华民族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它是舶来品上的微缩艺术,中国人生活艺术化的“活化石”。在传承两百多年之后,今天仍保有其精髓者,全国不过数十人,这项看似雕虫小技实则蕴含丰富艺术底蕴的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之虞——莫让内画成“绝”活张增楼进行内画创作 摄影:邢宇皓张增楼内画作品 摄影:邢宇皓  远山莽莽,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几厘米见方的小小鼻烟壶内壁里,活脱脱一幅精致的中国山水画。4月中旬,在河北深州举行的中国内画艺术家精品公益拍卖会上,河北工艺美术大师张增楼的这幅内画《金秋》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甘肃民间百年铜铝翻砂铸造手工艺后继乏人    随着持续升温的外出务工热和相较于工业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在甘肃岷县清水乡清水村,当地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在日益凸显的产销矛盾中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目前,该项手工艺的传承者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最小的也已接近“不惑”。  “这项工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纯手工操作,但这也是制约其传承下去的一大瓶颈”,该村已从事这项工艺30余年的何道海一边目不转睛的对着新制的翻砂模具雕刻图案,一边介绍说,“从学习到掌握这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5月底开幕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赵婷)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该节每两年于“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需配套立法    不能指望一部立法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部基本法律,仍需要其他配套法规和制度的落实,也需要与现有的法律相协调。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已经在京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最终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获得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该法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的规定,明确了境外个人进行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退出制度:不是简单的除名    2011年2月25日,社会各界翘首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获高票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设退出机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般人只看到这是一个惩罚性措施,实际上,退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江苏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处处长冯锦文,在《非遗法》文稿起草阶段,曾多次参与内部讨论,他对退出机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专家建议建立合理有效机制确保《非遗法》的实施     编者按:2011年2月25日,社会各界翘首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获高票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3月1日,文化部召开了贯彻实施《非遗法》专家座谈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主持会议,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会上做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