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坚持非遗的本真性 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中,西藏专场的歌舞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今年2月至3月底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彰显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5月16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向社会公示。近日,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就把握非遗的本真性,科学、理性地进行非遗保护等话题接受了记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本保护文化财产60年经验:传统不宜乱改造    目前,中国乡村许多珍贵的民间传统陆续经由乡镇政府、县政府、省政府到国家,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申请和审批工作。听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往往被认为“过土”或者“不适合现代人的嗜好”而被人为改造,比如苗族舞蹈化身为霹雳舞等等。对此,我深感忧虑。  我从1966年到2002年在日本文化厅和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从事过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全国性考察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被称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以及“重要无形文化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项目公示     文化部近日面向社会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北京地区天坛传说、曹雪芹传说等十余个项目名列其中。公示自5月17日起,为期30天。此间对名单项目有任何异议均可向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申请受理。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共349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项。   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书法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值得所有关心书法的人欣慰的事情。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庞大的参与者和受众,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当代书法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弱化、变异,书法创作外在形式的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让我们一起守望民俗――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启示       “办节的形式可以唤起更多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打好基础。”谈起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不吝嘉许。   “这次文化节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与冯骥才一样做出好评的,还有全国民俗文化协会名誉会长乌丙安以及众多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   由铜陵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共同主办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得到一致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如何从少数民间艺人走向大众      正在山东省胶州市举行的中国第二届秧歌节上,很多专家共同讨论一个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从少数民间艺人手中走向大众?  非遗传承与保护危急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但一些地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甚至遭到破坏,而且受国际多元文化的冲击,愿意继承和学习非遗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安徽省蚌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谢克林在第二届秧歌节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声疾呼:“非遗的保护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签字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赵少华副部长和博科娃总干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建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第二类)协议》  (本网讯)2010年5月1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签字暨揭牌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外忧内困"亟待科学保护    原料缺乏、传承人缺失、市场萎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科学保护。歙县砚厂的工人在刻砚徽墨“非遗”项目万安罗盘    传承瓶颈    记者采访发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外忧内困”。    从“非遗”自身发展条件看,原材料缺乏、传承人缺失、市场萎缩是普遍面临的“瓶颈”。以宣纸为例,虽然有着1000多年历史,被誉为“纸中之王”,但在宣纸之乡安徽泾县,宣纸行业却面临企业招工难、原材料收购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书法: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入选理由】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申报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云锦,时间沉淀出的奢侈织物     传统工艺的奢侈价值  南京云锦,这门古老的织造艺术,被公认为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是人类丝织品文化的“金字塔尖”。它从设计图稿变成织物的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它的颜色使用繁复程度超越了以配色细腻著称的苏绣;它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在流光溢彩的织物表面不动声色地传达奢华巅峰……而这一切,都是依靠设计师和织工耗费心血,对每一个细节都持同样严谨而考究的态度,花费大量工时才完成最终的作品。  两名熟练织工在大花楼...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