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其他新闻
 “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十二五”规划文化亮点   推进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试点    “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力量分层次制定‘十二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规划,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使这项工作及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地区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内价值是民俗文化之本 运用“遗产”概念,将民俗与前人留下的文物古迹等同看待,强调了民俗文化具有某种重要价值,但同时也暴露出人们对民俗文化内价值的实现缺乏信心。  当前的民俗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话语难解难分,这一方面使民俗学拥有参与解决现实文化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发了一些理论上的混乱。一个还未澄清的核心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真的能够说明民俗文化的价值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关于文化分类和价值判断的概念,主要指那些即将消失或发生根本改变的民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的“根”  “短短五六年间,我们初步建立了‘非遗"四级保护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非遗"保护项目有28项,还有6项亟待保护的项目,这在世界都是领先的!”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在2011年两会召开之际接受记者专访,交谈的话题离不开“非遗”、“文化传承”、“软实力”……  “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不管是精英阶层以文字传承的经史子集,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戏曲、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都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个关键词   剪纸、武术、木偶戏……这些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瑰宝的“中国元素”正在被社会各界日益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现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其的保护意识却明显不够。  今天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而制定的法律。  关键词一:保...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年补贴1万元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谈及该法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从2011年开始,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经费补贴每年增加到1万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5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法律答记者问。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回答记者提...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25日获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如何?如何解决“非遗”保护中有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怎样应对部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窘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25日下午在法律通过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  文化立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非遗”保护步入依法保护阶段  记者:经过社会各界人士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在京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获表决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先后经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最终获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越剧大师袁雪芬辞世越剧大师袁雪芬  2011年2月19日下午2时,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的创始者、践行者,上海越剧院名誉院长袁雪芬,因病告别了自己悱恻缠绵的人生,享年89岁。  老人为自己准备了一套素白衣裤,还有平日最喜爱的那件白衬衫。她在自己的简单遗嘱上交代3个儿子,葬礼一定要从简,希望将骨灰撒入与故乡曹娥江一水相连的黄浦江……  一世戏曲  铁骨铮铮  缠绵病榻多年,袁雪芬的辞世,虽不意外,却令人感伤。  105年的越剧史,袁雪芬走过的就有78年...
查看更多
元宵节
2011.02.17
专题报道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间文化思考:农村老手艺该怎样自我“进化”  一个人,30年的民艺研究,横跨民间美术、手工艺、设计教育等诸多领域;  一个团队,10年的田野调研,调查传统手工文化资源村落275个,走访民间艺人336位,收集实物资料3万余件(套);  一份报告,42个县、51个乡、1138位农户的专项调查,32万字。  2011年1月10日,《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农村手工艺”这个似乎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词汇重回人们的视野。在感受久违...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