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陕西为逾1.5万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档案
2010.04.02
其他新闻
陕西为逾1.5万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档案 新华网陕西频道4月1日电(记者杨一苗)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了解到,经过长达三年多的普查,陕西已为152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档案,并收集大量实物及影音资料。 2006年陕西开始进行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过3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分布情况及
传承
脉络。据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介绍,这次普查共调查了民间艺人7万余人,普查到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西藏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纪念百万农奴解放
2010.04.02
其他新闻
西藏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纪念百万农奴解放 新华网拉萨4月1日电(记者德吉)1日晚,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近两千人观看了在拉萨举行的今年首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以庆祝西藏第二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尼玛介绍,这台节目汇集了西藏12个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名录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类节目,6名国家和自治区级代表性
传承
人,近80名民间艺术团和业余文艺演出队演员参加了演出。此次演出将持续3天。 在今天的演出上,昌果卓舞(男子腰鼓舞...
查看更多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九)
2010.03.31
专题报道
“灿烂中华”综合专场(二)“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九) 本台综合专场演出中,融汇了我国东西南北,如云南、吉林、青海、湖北、新疆、贵州、四川、内蒙古、西藏九个省(自治区、市)的少数民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基诺大鼓、回族花儿、呼麦、朝鲜族农乐舞等节目,从不同侧面尽显我国灿烂多彩、繁荣辉煌的民族文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141号 基诺大鼓舞 选送单位:云...
查看更多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八)
2010.03.29
专题报道
西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八) 前 言 西藏自治区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和
传承
了数量庞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也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命脉所在...
查看更多
秦腔落地成宛梆
2010.03.25
专题报道
秦腔落地成宛梆 内乡宛梆剧团过年,“庙会戏占很大份额。”团长刘铁民道。 据宛梆剧团提供的《五县会表——商业信息》记载:(近年来)西峡、内乡、镇平、邓州、南阳五县庙会(物资交流会),仅农历正月到四月间就有380余个。有庙会就养艺人,就养宛梆。 逛庙会是南阳人过年的大事,向神许愿、还愿,外带自己狂欢,逛庙会三部曲就是“烧香+购物+看戏”。现在庙会已减少或取消了繁琐仪式,更多的是休闲娱乐,但仍不失其在乡村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 在南阳,不同庙会的会首...
查看更多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
2010.03.24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公嫲吹”黄则淦与儿子黄宪采在吹“公嫲吹” 正月里,黄则淦和他的儿子黄宪采接了不少活。 在长汀,他们和吹笛子、打铙钹的民间艺人一道,被统称为“吹鼓手”。农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迎神打醮的活动,总会请上一帮“吹鼓手”热闹一下。黄则淦干这个行当已经快70年了,从“公嫲吹”到热闹的现代调子,他驾轻就熟。虽然出场费不高,但吹了一辈子,85岁的黄则淦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乐器。 “公嫲吹”,名俗曲不俗 黄则淦的家在长汀县策武乡策田村,在...
查看更多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色生香
2010.03.24
其他新闻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色生香 “了解一个民族,就去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他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色生香。” 从2月底至今,“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京城举办了近一个月,2000多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的悠扬歌声、热情舞蹈,让观众了解并记住了他们和他们民族的非遗项目。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这次调演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份、20余个少数民族、近20名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2010.03.23
专题报道
“八桂风谣”――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的一颗“明珠”,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查看更多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2010.03.23
专题报道
粉蜡笺:重现沉睡百年的华美 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既不失纸张易于书画的特点,又平滑细密,富于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如新。金银粉绘成的各种秀丽图案,又为粉蜡笺增添了典雅的气质,使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清代粉蜡笺精品的拍卖价格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粉蜡笺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达到顶峰,于20世纪初失传。在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一对父子经过十几年的...
查看更多
河南举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赛
2010.03.23
其他新闻
河南举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赛 千年古庙会,万姓拜羲皇”。3月18日上午,淮阳羲皇文化广场锣鼓喧天,伴随着熙熙攘攘朝祖的人流,由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局、淮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原古韵?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这里隆重开幕。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周口市市长徐光、淮阳县县长胡景旭等省市县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个参演团体和参加全国知名晚报、网站庙会采风活动的近百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 淮阳太昊伏羲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752
753
754
755
756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