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秋分
搜索
专题报道
 由“中国书法”成功申遗引出的思考张 海    不久前,“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书法值得称颂的一件大事。书法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中国书法作为国粹艺术,历经数千年岁月,长盛不衰。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而且各个时代的文字演变,也使得书法更加丰富多彩。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价值,使得中国书法艺术无与伦比,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申遗的成功,既反映了世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警惕京剧艺术传承变味走形     光明日报1月15日《文化遗产》专刊“中华文化遗产”栏目刊载的《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一文,是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优秀文艺评论。文中述及“昆曲的口传身授传承方式将中国文化生动完整地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为再造中华民族文化之魂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确是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这也使我想到京剧艺术的传承。京剧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准确传承延续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一些京剧新剧目在进行“大手笔”创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绍兴酒参博得鲁迅帮助黄酒飘香美国获金奖 绍兴会稽山酒厂内,成批酒正在进行“冬酿”,绍兴酒一般大雪前后开始酿造。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在鲁迅笔下的鲁镇镇口咸亨酒店,茴香豆就着绍兴酒,勾勒出原汁原味的江南生活。在世界三大发酵古酒――黄酒、啤酒和葡萄酒中,黄酒是唯一起源于中国的酿造酒。  黄酒越陈越香。1915年,古老的中国黄酒香飘世博会,将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带到了世博展台。在这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绍兴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获金奖。  黄酒...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两会”代表委员呼吁积极保护民间文化     “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很快,目前能够做到的是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文化形态。”在此间召开的河南“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深感担忧,纷纷以议案或提案的形式呼吁政府必须加大力度保护正在走消亡的民间艺术。     对于河南的民间艺术,河南省政协委员邬恺夫一口气就能列出一串来,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手工技艺等数不胜数,堪称“中国民间文学的缩影”。其中,不少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建“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近日举行的海南省“两会”上,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建议,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黎族人民的聚居地,海南省的黎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以黎族织锦艺术、文身文化和船型屋等为代表的黎族文化遗产灿烂丰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海南建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传承和保护黎族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划定黎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后继乏人云南“非遗”传承人在寂寞中前行     传承人被称为“活着的宝贝”。近年来,如何保护文化生态资源,保护日渐稀少的传承人,培育文化传承新生力量,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我省的民族种类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多年来的“非遗”保护一直走全国前列。然而,同样面临着众多的传承项目无法传承,正在走向消亡的境地。    后继乏人    在昆明市东郊的小窑村,村民张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瓦猫,取土、制作、煅烧。代...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志》修志将增《非遗志》     在北京市开展的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中,《北京志》修志将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志》。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编写志书。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北京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编委会日前正式成立。《北京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志》计划完成50万字,从事物发端记起,以2010年12月31日为下限时间,内容包括北京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方面的法规、政策、文件及重大事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领域、各行业、各门类及有关项目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民间艺术家访日圆满成功  葫芦雕刻艺术家王晓琦向日本友人介绍葫芦雕刻艺术     为庆祝北京、东京缔结友好城市三十周年,应日本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邀请,2009年12月15日至20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家表演团赴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展示与交流活动。    2009年12月17日中国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日本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在东京都厅(政府大楼)共同举办了“北京民间传统艺术展示与表演”活动。    此次活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广西将建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     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今年广西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分批开建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场馆。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班华勤介绍说,2009年广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注重名录体系、传承人体系建设,共有16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9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广西建设了桂剧传承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皖南皮影的前世今生     “趁着皮影戏还未向当代告别之际,您是否愿意看它最后一眼。”这是印在皖南皮影博物馆馆长何泽华名片上最醒目的一句话。  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第九代唯一传承人。用自己多年积蓄,他在新年刚刚建成了一家免费民间皮影博物馆。  然而记者刚到这个博物馆所在的宣城市水东小镇时,问及博物馆所在地,当地群众均摇头表示不知。他们对于过去常看的“老玩意儿”已经不感兴趣,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何泽华曾卖出1万多件皮影,用收入的70多万元建造了这座代表了他梦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