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白露 白露
搜索
专题报道
光华灼灼,美仑美奂――热贡唐卡解读    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建寺造像,宋代李远在《青唐录》一书中说起口角嘶口罗政权统治下的古青唐城的情形时说,“……建佛祠,广五六里,绕以周垣,屋至千余楹,为大像,以黄金涂其身。……城中之屋,佛舍居半……。”说明在口角嘶口罗政权时期,藏传佛教在青海大地上不但广为传播,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寺院的建造工艺与佛像的绘塑技艺随着宗教的传播得到了不断提高和空前交流。公元十三世纪中后期,热贡迎来了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人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篆刻申遗成功   中国非物质遗产数量全球第一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作品――西泠印社中人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作品――手抄八千卷楼    核心提示:9月30日,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都市快报10月9日报道 9月3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好消息,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侗族琵琶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每个侗家寨几乎都有鼓楼,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欢乐,弹起琵琶,传歌、对歌。侗族歌手在演唱琵琶歌时,常常用琵琶伴奏,自弹自唱。    神话传说  说到侗族琵琶歌,侗家寨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呢。很久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本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日,天上的七位仙女来到侗乡一条清澈的河中洗澡,她们看到侗族人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千年传承西安鼓乐 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鼓乐谱本坐乐  行乐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陕西及周边的西北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中间,西安鼓乐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学而”讲坛上,该校艺术系马西平副教授介绍了这一古老的艺术种类。    昨日的“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一种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民间音乐品种。马西平介绍说,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宋代景德镇窑温酒壶元代景德镇表白釉戏曲瓷枕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环耳瓶元代青花釉里红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命名昌江边上的瓷器产地――――江西浮梁县昌南镇,景德镇的历史从此开创。  宋代,景德镇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出“光致茂美”的青白瓷,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并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工艺,在装烧工艺上先后采用了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紫阳民歌飘四方喜怒哀乐皆是歌  陕南紫阳绿茶飘香,民歌悠扬。民歌的旋律似任河、汉江的流水,轻盈而高亢,婉转而热烈,音符中弹跳起绿色的魂魄。紫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民歌之乡” 。  紫阳是一块文化土壤,历史文化精华沉淀于汉江、任河,天生灵气于山水之间,封存民歌漫出音符,环山而飞扬,行如流水,纯真自然。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便在紫阳河谷阶地垦殖生存,考古掘出一堆石制农具,证明这是古代农业发达的文化堆积层,汉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远古文明的光辉映照紫阳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聊斋俚曲:明清俗曲活化石 聊斋俚曲艺术团演出现场     蒲松龄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与《聊斋志异》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由他所创作的聊斋俚曲,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直到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蒲松龄自创聊斋俚曲   俚曲又称俗曲,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乡百姓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在蒲松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深圳扎根开花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右三)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调研。“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代表性传承人”陈汴生(左一)为外籍患者诊疗。 由“郭春园中医发展基金”资助的中医骨伤科学生为郭春园铜像献花。    主要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传承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深圳文化工作者从全市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发掘整理出的珍贵项目。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见证了“平乐郭氏正骨”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红木雕刻,为何能太仓市璜泾镇风生水起?栩栩如生的红木雕刻工艺品    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王世襄为太仓璜泾的木匠陈振才题了“艺承蒯蔡”四个字,上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璜泾的红木雕刻师王凤现,不久前有上海客商在璜泾订制了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黄花梨家具――   “天下木匠看苏州,苏州木匠出太仓,太仓木匠在璜泾。”这是流传在璜泾镇红木雕刻匠人中间的一句话。据许多研究古典木器的收藏家发现,明清皇宫内的家具等木器都与太仓民间的家具有相...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