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秋分 秋分
搜索
其他新闻
汶川将举办文化节抢救千年古羌文明    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将在地震周年纪念日前举办第二届古羌文化节,以抢救和保护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古老羌族文化。     汶川县县委宣传部长吴开明介绍说,今年的文化节将于5月9日至10日在汶川羌族聚居地绵??镇三官庙村举行,除通过一系列活动展演这个有三千多年历史民族的节庆礼仪、民间习俗、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和羌绣服饰文化外,汶川县下属的“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院”也将揭牌正式成立,同时还将为官方认定的古羌文化传承人授...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海派顾绣”濒临失传 大学生欲复兴顾绣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以名画为蓝本,有“绣艺之祖”之称。然而,由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再加上后继无人,这门刺绣艺术近十年来日渐凋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近日,记者获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赛扶团队的学生为拯救濒临失传的顾绣技艺,致信上海市政府,同时用所学的商业销售及推广知识为顾绣寻找新的出路,欲以学生的力量演绎“复兴顾绣”的传奇。    偶遇顾绣发现商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桂东南民间音乐将走进大学课堂    新华社南宁4月21日电(刘晓莉 丘明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桂南采茶戏”等独具桂东南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将走进大学课堂,成为广西玉林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桂东南民间音乐现状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作为地方特色课程项目和科研项目,2007年分别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获得立项。     经过近1年多时间的收集和整理,教科书《桂东南民间音乐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十里红妆”说不尽的江南女儿梦孙晓青  赵  芮    “咚咚咚,锵锵锵!马来哉,轿来哉,王家嫂嫂抬来哉,一杠金,一杠银,陪嫁丫头两边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铜乐齐鸣,爆竹震天。红轿、红床、红柜、红箱……朱漆泥金,光艳绚丽,绵延数里的迎亲队伍一路炫耀着喜庆与奢华。这就是旧时浙东地区大户人家嫁女的壮观场面,亦被称为“十里红妆”。  这种自南宋时起蔚然成风,后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全盛的婚嫁习俗,如今早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些巧夺天工、富于深刻文化内涵的红妆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助阵世界邮展    有了电脑当玩具,有了印刷机印年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泥泥狗”、木版年画开始被现代人冷落。而想重新振兴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除了国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外,或许这些民间艺术也应当有些“创新”精神。     木版年画     现在大都是外国人喜欢     在2009世界邮展和牡丹花会期间,第十九届民俗文化庙会也同期举行,来自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内外1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洛阳民俗博物馆西厢房房檐下,现场展示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内蒙古启动“四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从今年3月起,内蒙古“四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工程涉及资金上亿元,文化遗产项目近百项。   作为全国“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第一期项目的内蒙古“四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将对内蒙古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俄罗斯族“四少”民族的文化 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内容涉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对民族文物、语言、礼俗等进行全方位抢救,并对以往有所忽略的少数民族文化线路、文化空间、文化景观等进行动态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从“天主坳”祭祀台远眺对面的天母石。 (资料图片)  清明时节,祭天朝祖 (张晖 摄) 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九天大濮史录》 (程伟光 摄)   很多人都知道,古时皇帝的批文用朱砂书写,叫“朱批”,用丹砂写成赐给有功之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叫“丹书铁卷”,妇女美容时也会用到丹砂――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商周时期,贵州务川的仡佬族就发现和运用了丹砂,是世界上最早获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因此务川也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佛教音乐:抢救比发展更重要   智化寺京音乐演奏现场 (资料图片)    在佛教进入我国的同时,佛教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佛教音乐必然本土化。本土化了的佛教音乐在一开始是丰富的,除了有“梵呗”、“转读”、“唱导”等多种诵经形式外,还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曲调和流派。但是,从近20多年来专家学者对佛教音乐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来看,我国佛教音乐整体上萎缩了。基于此,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中的有关佛教音乐文化的研讨应运而生,众多专家学者在重视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沁阳贾家唢呐的前世今生    沁阳自古有着“唢呐之乡”的美誉,以沁河为界,沁阳唢呐分为两大派系,北派有张家、贺家、马家,南派则以城内贾家为主。两派吹奏风格各不相同。数百年来,南北两派争奇斗艳,让沁阳唢呐盛极一时。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沁阳市联盟街41号,清末至今代有传人的唢呐世家贾家,拜访了贾家唢呐第三代嫡系传人贾步忠及他的儿子贾根来,探秘这一绚丽的民俗文化瑰宝的博大精深以及――  2月18日9时,当记者赶到沁阳市联盟街时,贾步忠和家人已经在院子里等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工艺一、村落概况    西有巍峨的点苍山,东有清澈的洱海水,大理坝子显得格外迷人。在大理坝子中,苍山云弄峰麓,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周城。周城之美,不仅在于风光,也不仅是蝴蝶泉与那个凄婉动人的传说,更重要的是,这里总飘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而成的动感,一种牵动人内心的淳朴和厚实。而这,又与这里随处可见的一块块蓝白相间的扎染布所营造的氛围不无关系。那一块块扎染,是周城人智慧的结晶,内心的映照。周城,被誉为白族的扎染之乡;扎染,已成为周城的标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