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构筑民族强盛的文化根基 凝聚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
2008.12.26
其他新闻
构筑民族强盛的文化根基 凝聚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莅临研讨会。文化部相关司局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就在新的...
查看更多
西施文化:流芳千古 历久弥新
2008.12.25
专题报道
西施文化:流芳千古 历久弥新 虽然经过岁月的无尽洗礼,她早已芳踪难觅;虽然,光影的流逝里无人能描摹出她当日的容颜,但人们依旧坚信她的美丽无与伦比。 现世的你或者熟悉述说她的故事,或者听过传唱她的天籁韵律。她――西施,吴越争霸里,最具悲剧色彩的女子,中国百姓公认的四大美女之首。在近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她的美丽、智慧、爱心和献身精神,在民间口耳相传、不断丰富充实,形成一宗内容广泛、学术价值极高的民间口头文学――西施传说。这传说,经过岁月的积淀...
查看更多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2008.12.25
专题报道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木版年画,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在一大批民间艺术家的呼吁努力下,各地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 不久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有年画之乡美誉的开封朱仙镇举行,5年前,就是在这里,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中国民协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5年后,我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硕果...
查看更多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2008.12.25
专题报道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日前,黄石镇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和惠洋十音分别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九鲤灯舞民间艺人陈文水、陈金文以及惠洋十音民间艺人方元往、吴元林也被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穿上“商业外衣”之后
2008.12.25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穿上“商业外衣”之后濒危文化遗产蒙古筝曾经的兴盛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牧旗演员表演蒙古筝弹奏。盛行于元代的蒙古筝如今已濒临灭绝,会弹奏的人越来越少。(布和朝鲁 摄) 来到内蒙古草原的大多数外地人都曾在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用餐的间隙欣赏过蒙古族长调民歌表演,不少人也曾被盛情的“劝酒”长调劝得酩酊大醉。在内蒙古,荣升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古老艺术已成为草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保护的同时也被精明的商家充分利...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木版年画艺术节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将开幕
2008.12.24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木版年画艺术节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将开幕 为进一步
传承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繁荣,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暨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将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元月2日在开封朱仙镇举办。 据介绍,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主要活动包括:12月28日举行的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暨送欢乐下基层开幕式及文艺演出;同日在开封博物馆举行的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全国木版年画联展联销开幕式;12月...
查看更多
"河北梆子"还是"北京梆子"
传承
人刘玉玲遭...
2008.12.22
专题报道
"河北梆子"还是"北京梆子"
传承
人刘玉玲遭尴尬 “我呼吁有关方面为北京的河北梆子正名,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更名为‘北京梆子剧团(院),把我所谓‘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改为‘著名京梆子表演艺术家",这是我从艺50年来的最大心愿。”在12月14日北京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30年传统与当代戏曲发展”论坛上,一向人前如“开心果”般的刘玉玲出人意料地泪洒会场,向与会嘉宾倾诉了她所在的...
查看更多
纺织"活化石"现身北京"非遗"展 老人现场织...
2008.12.22
其他新闻
纺织"活化石"现身北京"非遗"展 老人现场织黎锦资料图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现场表演,让观众如同身临黎寨,感悟黎族文化魅力。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摄17日,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行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上,来自海南的黎族老人端坐在展厅中央的大椅子上,她手中正编织着一块布,这块布可不是一般的布,它可是有纺织“活化石”之称的黎锦。黎族是我国一个善纺织的民族,宋末元初期间,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黄道婆正是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后,回来进行推广,掀起了持...
查看更多
海宁皮影:“国宝”技艺深宫叹寂寞
2008.12.19
专题报道
海宁皮影:“国宝”技艺深宫叹寂寞 作为嘉兴市首批获得国家级文化宝贝称号的海宁皮影,从晚报开设“寻访嘉兴民间文化绝活”之初,就有意将它作为压轴。从今年10月起一次次联系嘉兴第二批民间艺术家沈圣标却一次次被告知“在杭州医院”,到一路问询七拐八弯终于走进乡村深处徐二男的家;从徐二男无比珍爱地排列出他和孙女合作完成的200多个皮影头像,到微微咳嗽的他声音有些嘶哑地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即使生病也愿意努力教……”当年能“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
查看更多
南京云锦“凤还巢”
2008.12.18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凤还巢” 20年前,南京人王六林带着几台织机和一身绝活,来到妻子刘菊红的老家涟水县李庄办起了云锦厂;20年后的今天,在已拥有65台织机、150多名娴熟技工,年产值有望破千万元的时候,王六林却一门心思想着把云锦厂从涟水搬迁到南京。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定,对云锦的制作工艺、等级和产地等进行了规范,将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认定为云锦产地。也就是说,这5个区之外任何地方产的云锦,都是“冒牌”的。 对王六林来说,搬回南...
查看更多
1
818
819
820
821
822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