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40)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42)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青海“花儿” 墙里开花墙外香
2009.05.12
专题报道
青海“花儿” 墙里开花墙外香花英 蔡文斌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刀刀拿来了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在青海,无论在“花儿”会上,还是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总能听见或豪放、或婉约、或深沉、或朴实的“花儿”。然而,文学、音乐价值都很高的青海“花儿”,名气却远不如邻近省区的“花儿”大,人们不禁会问―― 墙里开花墙外香 当王伟看到《中国民歌》节目介绍宁夏“花儿”的短片时,他彻底糊涂了。三年前,他第一次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六月六老...
查看更多
忠信花灯:遗落在民间的宫廷艺术
2009.05.12
专题报道
忠信花灯:遗落在民间的宫廷艺术忠信镇上寮村赖伟雄自豪地拿出自家的这盏手工精制的龙凤灯,此灯参加过河源市的展览,现已成为家中珍藏。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上寮村。一个冗长而陌生的地名,静静地退守在人们视线之外,每一个限制词都把它从大都市的焦点往外推了一步。 进村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车上坐了三四个小时,突然像进入了贾樟柯的电影,车窗外是毫无章法的杂货店,店外面染着黄毛的青年蹲着抽烟。整条街飘荡着无处不在的网络歌曲,歌词像真理一样直白。 正在我努力把这...
查看更多
民间艺术:濒危的狩猎舞蹈“黑走熊”
2009.05.12
专题报道
民间艺术:濒危的狩猎舞蹈“黑走熊”张建玲 近日,阿勒泰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发现一种古老的狩猎舞蹈“善走的黑走熊”及“善走的黑走熊”双人舞。“黑走熊”沙吾尔登在蒙古语中为 “卡拉加拉马加拉”、图瓦语为“阿德贝依”,即:“善走的黑走熊”,属于沙吾尔登的一种舞蹈形式。目前它仅存于阿勒泰地区的乌梁海蒙古族和蒙古族图瓦人中,全疆只有4人会表演这个舞蹈。 孔斯尔老人身着厚厚的羊毛皮大衣,头戴厚重的羊皮帽子舞动起来,生动地再现了一只黑熊觅食、奔跑、撒欢的动...
查看更多
陕西民间美术的精华瑰宝 马勺脸谱
2009.05.11
专题报道
陕西民间美术的精华瑰宝 马勺脸谱余明 用马勺作绘画的“纸”,以社火脸谱为内容的构图。马勺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想象奇特、线条穿插变化、忠奸善恶各有特点,既单纯又细腻,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清新、自由、夸张、异彩纷呈。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画在马勺上的脸谱的时候就被那五彩的画面震惊了,马勺上也能绘画,而且画得这么艳丽夺目,真是难以想象。 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从夏商沿用至今,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
查看更多
义乌道情重在
传承
发展
2009.05.11
专题报道
义乌道情重在
传承
发展 吴琅云 金华道情在义乌亦称“义乌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当地方音,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在义乌的流传,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家辈出,骆樟林、叶英美和叶英盛等都曾享誉一方。骆樟林当年行艺,需要用轿迎请,在当时,有条件有势力的人物用轿子来抬一个道情艺人前去演出,如果艺人没有足以傲视当世的艺术功力和社会影响力,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叶英美和叶英盛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
查看更多
丹东满族剪纸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2009.05.11
专题报道
丹东满族剪纸 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满族是我市人数众多、历史影响最为显赫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丹东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剪纸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2008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丹东满族剪纸这朵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奇葩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树皮到纸张的演变 满族剪纸由来已久,相传早在16世纪,女真人就已经有了剪纸,那时的剪纸材料多为树皮、动物皮、树叶、麻布等,图案也较为粗犷和简单。据有关资料记载,丹东满族剪...
查看更多
行将没落的高州木偶戏
2009.05.11
专题报道
行将没落的高州木偶戏高州冼夫人庙前,单人木偶表演,在老人的双手下,木偶活灵活现。高州冼夫人庙前,中班的木偶剧团的艺人们搭起简易的台子,作为演出之用。放学的孩子在看台上的木偶戏,背景中高耸的楼宇与传统的木偶人相结合,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一九五七年,高州木偶戏获民间艺术汇演优秀奖,已经扬名全国 ◎以前的木偶戏“人神共娱”,现在只为敬神,自然比较寒酸 ◎如今木偶戏逐渐没落,高州的戏班从两千多整编为两百多个 罗煜伦,59岁,花旦;梁明辉,61岁,乐器...
查看更多
中韩共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5.08
其他新闻
中韩共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在这一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议。 本月7日至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出席该论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在发言中就当年的江陵端午祭申报事件给予正面回应,其文客观平正,显示了一...
查看更多
阿诗玛
2009.05.08
专题报道
阿诗玛 石林文化深厚,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最有影响的是"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阿诗玛》这一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就代表了其中的"一影"与"一歌"。"一诗"即用彝文记录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一影"即长诗改编成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电影《阿诗玛》后享誉海内外。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
查看更多
釉下五彩瓷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2009.05.07
其他新闻
釉下五彩瓷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葡萄秋色 完全用纯手工制作的釉下五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造,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由湖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日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是首博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份文化贺礼。 “环保瓷”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南醴陵...
查看更多
1
816
817
818
819
820
89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