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0 星期四 农历六月十六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8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889)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2009.04.02
其他新闻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核心观点 风俗是活态的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状态。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法定节假日的高度,也应该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的人文习俗,而不是单纯地重复过去的节俗。 清明节快到了,全国各地都会迎来祭扫的高峰。 清明节有多重意义,但它首先是关于生命的节日,缅怀已逝的生命,激发现在的生命。纪念自己身边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同时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
查看更多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2009.04.02
专题报道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杨福喜取出家传老弓杨福喜收藏和制作的传统弓 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附近的市水利局家属宿舍大院里,一溜坐东朝西的平房中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木工工具,以及各式弓箭的半成品,墙上挂着各式弩弓,这就是“聚元号”第十代传人杨福喜的工作室。 2006年6月,“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的传统弓箭行业现只剩下北京“聚元号”一家弓箭铺。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很少有...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生产性方式保护大家谈
2009.03.31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生产性方式保护大家谈 2009年元宵节起,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了新高潮,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生产性方式保护”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展览期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上,参展的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根据在本领域的实践,对“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一新概念进行了探讨。 陈林(蒸馏酒酿造技艺代表性
传承
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查看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2009.03.31
其他新闻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徐红恩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后人数不尽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 当代条件下,如何培育和形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拉动内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查看更多
藏戏重要流派--迥巴藏戏在发掘保护中焕发生机
2009.03.31
其他新闻
藏戏重要流派--迥巴藏戏在发掘保护中焕发生机 新华网拉萨3月28日电(记者李月 涂洪长)头戴面具,无需剧场,雪山为幕,草地为台,日喀则昂仁县迥巴藏戏的演员随时随地可以在西藏的农牧区为广大群众表演。600多年来,日喀则迥巴藏戏在后藏大地上孕育、繁衍和
传承
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并未抹去迥巴藏戏的光芒,在当地政府有计划的发掘、抢救和保护下,这一传统艺术正焕发出崭新生机。 作为西藏歌舞缩影的日喀则昂仁县迥巴藏戏,是后藏三大著名藏戏流派之一,由藏戏始祖汤...
查看更多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03.31
其他新闻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种发源于此地的传统戏剧表演,并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藏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 在山南县有一个叫扎西曲登的小村落,这里流传着一种叫做扎西雪巴的藏戏。扎西雪巴是藏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黄面具戏种,艺术上发展较为完备,现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藏传佛教著名的云游高僧汤东杰布来到现在山南地区乃...
查看更多
传承
千年技艺 靖西多举措促进壮锦发展与保护
2009.03.26
专题报道
传承
千年技艺靖西多举措促进壮锦发展与保护
传承
千年技艺 织就五彩壮锦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在其中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200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申报的“壮族织锦技艺”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西县文化馆...
查看更多
“古”:老字号价值谋深度开掘
2009.03.26
其他新闻
“古”:老字号价值谋深度开掘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老字号映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风物人情。屈指算来,宣武区区域内聚集了48家知名老字号企业,占了北京市老字号企业的1/4,另有大栅栏、琉璃厂、马连道等老商街蜚声中外,新经济形势下...
查看更多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2009.03.25
专题报道
一个常识 此二人转非彼二人转 如果说“小沈阳”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搜索语,那么冠在他名字之前的“二人转”,也跟随着他一起火遍了全国。许多观众把观看小沈阳的演出,直呼为“去看二人转”。小沈阳的“职称”至今依然是“二人转演员”。然而,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二人转吗?二人转艺术真的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吗?在一片火爆的插科打诨中被湮没了本来面目的二人转,在声名鹊起之际,却也被遗忘得更加彻底。 跑偏了的“二人转” 上周最惹人猜度的娱乐新闻是著名导演张艺谋...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几多“绝活”变“绝唱”?
2009.03.24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美术:几多“绝活”变“绝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对接,正逐渐式微。曾经名动乡里的雕花、细纹刻纸、米塑、瓯绣等传统技艺,如今都已难得一见。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现有国家级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民间工艺大师共186人,涉及到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金漆镶嵌、雕漆、花丝镶嵌、地毯、京绣、绢人、风筝、剪纸、泥塑、内画等品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已失语,有的已重病缠身。无论...
查看更多
1
815
816
817
818
819
88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