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白露 白露
搜索
其他新闻
 杭州“五常龙舟胜会”百舸争流 奥运冠军亲自披红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之日,首届中国杭州五常龙舟胜会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隆重开幕。仪式现场,奥运冠军孟关良亲自为首届中国杭州五常龙舟胜会披红。     在西溪湿地西区的五常港内,100多只龙舟队从四邻八乡赶来,浩浩荡荡,蔚为壮观。“五常龙舟胜会”在2008年6月作为民俗类端午节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正式迈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今天也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09年“文化遗产日”  精彩纷呈    本网讯 5月27日,文化部召开“2009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和相关厅、司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周和平副部长向与会新闻单位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内容和情况。文化部召开“2009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周和平副部长向与会新闻单位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内容和情况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陆耀儒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殷福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屈盛瑞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长刘小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端午”之辩:中国的还是韩国的?设置黄金周?    5月28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也是修改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二个端午假期。这个曾因韩国“端午祭”申遗而引发高度关注的中国节日,在全球防控甲型流感的今时今日,又有何种意义?此外,两会期间曾有委员建议“端午”前后设黄金周,凡此种种,都让这个节日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之中。  端午,中国的?韩国的?还是世界的?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携手弘扬东方文化从江陵端午祭申遗说起田 青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DNA。它不仅展现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无限丰富的创造力,而且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土家摆手舞                                 土家摆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穿越500年:从阿曼尼莎汗到木卡姆的今天   阿曼尼莎汗陵  木卡姆艺术传承人  近日,“南疆四地州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暨展示展销会”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别具民族风情的十二木卡姆表演成了展销会的一大特色,明快的旋律、高亢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如痴如醉的表情,寄托着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对生活的礼赞和对幸福的憧憬。  4月22日,记者到达木卡姆的故乡――莎车县,开始了一段寻访木卡姆的旅程。  阿曼尼莎汗:  一首宁静悠远的歌  十二木卡姆与阿曼尼莎汗(1...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东海阳大秧歌:有滋有味“扭”起来    ■产生于明朝初期的海阳大秧歌,历经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以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阳大秧歌被北京舞蹈学院列为民间舞蹈必修课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说起海阳市,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海阳大秧歌 ”。历经583年传承与发展的海阳大秧歌,如今已成为海阳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在2007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届舞蹈电...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顺德飘色蹒跚起步:飘色民俗文化如何生根发芽?巡游“飘色”的小演员形神兼备。    核心提示   顺德飘色的创始人尤荣伦及其友人简忠惠,为了让民俗文化这一奇葩绽放顺德,曾多方取经学艺。在众人的支持和努力下,如今飘色已满“2周岁”,它因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而深受欢迎。尤荣伦准备开发能飘4至8个小孩的飘色,让其走进最流行的电视剧。他更希望为飘色找到更年轻有为的传人,让这朵民俗文化奇葩在顺德开花结果,永不失传。    起源  吴川飘色带来震撼  在三月三祖庙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熊舞“阿尤毕”:重现巴里坤草原    我国的哈萨克族人民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他们能歌善舞,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方式。哈萨克族民间舞形式多样,大部分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劳动生产、民间习俗创作而成的。这些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大家熟知的“黑走马”、“擀毡舞”、“鹰舞”、“敬茶舞”、“鸡舞”等等。也有一些舞蹈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失了,目前,全疆各地州文化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挖掘着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舞蹈,而巴里坤县则在2007年初,发掘出了“阿尤毕”(意为“熊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巴郎子”:传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曲子    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兰州湾子村,数千名游客、村民在欣赏巴里坤小曲子。  哈萨克族青年巴哈提?考克力亚演唱的《小放牛》,赢得台下阵阵喝彩;蒙古族青年那仁其其格表演的《王村长要彩礼》,令观众如痴如醉,掌声笑声不断。  巴哈提是文化馆的美工,那仁其其格是图书管理员,以往他们都默无声息地干着各自的工作。当他们成为巴里坤小曲子的传承人后,他们把小曲子唱得出神入化时,不仅汉族群众爱看他们的表演,就连少数民族群众也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