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2008.11.13
专题报道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MTV、MP3、CD、彩铃、流行音乐榜、交响乐……在如今这个音乐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听听唐代宫廷音乐的清音雅韵,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必要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唐朝。曾经繁华一时的唐朝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在当下亲耳聆听那个时代的音乐并不是一种奢望,在民间,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些鲜为人知的村落,我们还能沿着一座座寺庙、洞穴,寻访到唐代宫廷音乐的足迹...
查看更多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2008.11.12
专题报道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哥”对“侬”的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
查看更多
华阴老腔原生态艺术
2008.11.12
专题报道
华阴老腔原生态艺术 很早很早的时候,2000年前吧,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号子便更有了一种号召,一种合力。黄河边上的船工就这样拉了2000年,一人起头喊号子成了一人主唱,众人跟着一起喊成了众人帮腔满台吼,木块击板成了乐器,黄河岸边于是有了一种独特的戏种――老腔...
查看更多
粉墨人生 五十春秋 边树森:“丝弦 我一生的守望”
2008.11.12
人物
粉墨人生 五十春秋 边树森:“丝弦 我一生的守望” 他活跃在丝弦艺术舞台上已经52个春秋,承前启后,以韵味独特的唱腔,将丝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曾为丝弦的辉煌而欢欣鼓舞,也曾为丝弦的低迷而悲伤落泪、奔走呼吁。当丝弦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来,他终于长吁一口气:“丝弦有希望了!” 梅花苦寒 香飘逸远 近些日子,边树森着实有些忙碌,有些兴奋,除了返聘参加团里的春季演出,还要抽时间编纂自己的唱腔集、会戏友。还有不少好消息不断传来...
查看更多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2008.11.12
人物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在伊犁生活久一点的人都很熟悉悠扬欢快的鼓乐―――苏乃依和纳格尔(铁鼓)。“在绿洲、在乡村,吹响苏乃依/敲起纳格尔鼓/人们就会纷纷从田间地头涌来/木卡姆在他们手中、心灵中、目光中展开/他们自身已经成为一件发出美妙音响的乐器……”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乐器在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维吾尔族鼓吹...
查看更多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2008.11.12
人物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六六旦,绥德汉。高原舞丛葩艳。巧手舞花扇,轻足戏鼓点。扭如风摆柳,行若水漂船。……爆竹闹管弦,唢呐绽红毡。碎步悄然入洞房,谁人焉能辨女男!” 看过李增恒表演“踢场子”的观众里,至今仍有很多人以为,台上扮演旦角的是个腿脚利落的老太太。卸了妆,人们不禁惊讶,眼前这个瘦小单薄的老人,竟是个男的。他,就是陕北绥德秧歌的
传承
人,人们口中常说的“六六旦”。 李增恒(右二) 宁看“六六旦...
查看更多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2008.11.12
专题报道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昆曲时尚化它还姓昆么? 李智勇 昆曲需要源头活水 记者:苏州昆剧院跟白先勇合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公众中影响很大。这次又跟日本歌舞伎演员合作,并且剧目还是《牡丹亭》,我想问:为什么老是《牡丹亭》,为什么总在合作推出? 蔡少华:为什么老是《牡丹亭》?(笑)因为是经典剧目,既好看又耐看啊。至于为什么要合作,因为昆曲需要开放思维。青春版的走红和这次玉三郎版在日本的叫座,都可以说明这种理念的重要。 过去排一出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锦收藏,冷门之中学问多
2008.11.12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名录:云锦收藏,冷门之中学问多陈珊珊 孔小平 “南京云锦”因其美丽多姿,绚烂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说起它,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雍容华贵、皇家御用。昨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带着自己的云锦藏品,来到扬子鉴宝直播室,讲述了云锦的历史和收藏现状。 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瓷器、玉石等文物近年来一直备受民间收藏者的热捧。那么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锦,在民间的收藏情况如何呢?金文介绍说,相比于其他文物,云锦的传世珍品留下来的不多,其中大...
查看更多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
2008.11.12
论坛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王文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我国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传承
成为一大亮点。它不仅说明了我国当代对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也标志着我们今天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根本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开始逐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
传承
,从根本上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得到重视,我...
查看更多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2008.11.12
专题报道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说到家庭背景对余明海的影响,一方面是父亲时常会问他是否学释比,二是他经常接触、感受到释比文化有一定的优越感。“有些跟我们一般般的(同龄人),有些学的时候,我还是要学……”,从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基本想法:家里不是释比的人都学了,我当然也要学了。此外,“家庭里有人晓得(释比)嘛,我咋个不学呢?”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值得关注,这与释比的现实作用及可获得的实际利益有直接的关联。在羌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祈福、祛灾、驱鬼、逐疫等都是依...
查看更多
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