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5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搜索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由于该组织的努力,这一工作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政府部门和民俗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为主,社会许多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当中。其规模之大、牵涉人员之众、影响范围之广,足可使我们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而毫不为过。    但是,这场正在全面展开...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刘铁梁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计19个项,绝大多数是由发展中国家申报的民间传统仪式、口头语言和表演艺术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的“中国昆曲”也榜上有名。这是维护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一个重要行动,其目的在于敦促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要把那些遗留、残存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得与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及未被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同样重要,应当及时采取...
查看更多
论坛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苏勇军    一、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内涵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以及1.4万多公里的海岛岸线。沿海劳动人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到了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风帆、舵、桨,并开始驾舟出海。历史上,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中国人远洋的脚步曾抵达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在如此浩瀚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    在日前举行的2008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国的专家与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起,围绕“传统技艺?当代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和对话。正如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开幕式上所提出的,应当深入探讨“如何让传统技艺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如何认识和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已经成为艺术人类学者的重大课题。    保护与发展共生:本土性现代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及法律制度朱兵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所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无论是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礼仪节庆等,无不与个体或群体的人的活动(包括展示、表演和传承)紧密相关。因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手段、方式上既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运河文化的征程没有尽头 歙县砚厂的工人在刻砚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墨香”,但是,你知道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你曾经走近墨生产的地方吗?乍到制墨场所,你会猛地感到呛鼻的强烈酸臭。但就在那样一种刺鼻气味下,在墨黑处处、光线昏暗、设备老旧的屋子里,制墨人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常年如一日专注安详地取料、称重、捶打……10月下旬,淅沥秋雨中,记者走进位于安徽歙县县城东路19号一处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黄酒节”观察:黄酒“开酿节”后,我们还该“酿”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记忆”和挖掘    一场黄酒开酿节将一幅醉人的越地风情的优美画卷一下子展现到人们的面前。今年的立冬是11月7日,上午,古越龙山绍兴黄酒开酿仪式,用它那古朴风情醉倒了五湖四海的来宾。红红的木桶,古朴的酒坛,酿酒吆喝的声音伴随着蒸桶的热气腾腾以及那咚咚的大鼓、充满酒乡情韵的舞蹈……浓浓的酒俗风情,别具一格的酒文化展示,向人们展示了绍兴黄酒和越地风情的魅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出版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共有六辑,收录了国家级项目24项,省级项目121项,分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传说故事、地方戏曲、手工技艺等10大项。书中收录了图片一千多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繁衍、传承流变。    记者从8日举行的《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研讨会上了解到,这部图书的作者大都是在陕西各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论坛
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升温,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和保护运动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得到了更多关注。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安徽“花鼓灯”、宁夏回族“踏脚”、重庆“铜梁龙舞”等民间舞蹈作为专业试点被列入保护项目范围。在2006和2007年的第一、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 苗族服饰网络上出售的精美的苗族银饰布依族传统手工水磨制香技艺那坡的黑衣壮族以“黑”为美     11月2至4日,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协办的“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者对民族传统技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民族传统技艺再次成为“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