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2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廿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903)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8)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诊疗法(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是毛氏家族在长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探索总结的治疗脱骨疽的中医诊疗法,其
传承
区域以河南省新蔡县毛氏济世堂为核心,流布于河南省百余个县市以及湖北省、安徽省部分地区。 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根据古医籍《洞天奥旨》“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也,非虚而何”的论述和观点,结合家族临症实践,认为脱骨疽症多因感受寒湿之邪,脾、肾等脏腑阳气虚损,导致经络闭塞,久则骨枯髓凅。据此,该疗法将脱骨疽病分为阳虚寒凝型(缺血期)、气血瘀滞型(营养障碍期)、湿...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买氏中医外治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买氏中医外治法是发源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的中医诊疗法,以医术精湛、疗效特殊驰名豫东,影响范围波及安徽省阜阳市,辐射江浙、两湖、华北等地,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买氏中医外治法基于中医理论,以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主要治疗疮疡、肿毒、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疾病、疔疮、无名肿毒、搭背疮(背部蜂窝织炎)、腰瘘(腰部深度脓肿)、贴骨瘤(骨髓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疼痛以及各种癣症等外科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对成熟...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西园喉科医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园喉科医术为安徽省歙县郑村郑氏24世祖郑以显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创的一种中医诊疗法,因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郑氏世居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早期主要在郑村老宅坐诊行医,后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地,海外亦众,西园喉科医术的影响也随之扩大。 西园喉科医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轻以内服药丸,佐以洗、敷、吹、噙诸法;重则刀、针、炙、熏、烙并用,施治又重吹药。吹药性能,品种繁多,依据家藏资料考证,历代自制和选自秘方的吹药,达280余方,从中筛选,精益求...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董氏儿科医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董氏儿科是我国海派中医儿科的主要流派,起源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镇董家跳村,现以上海市和浙江省宁波市两地为主,并在上海和宁波成立了名老中医
传承
工作室、海派中医
传承
基地、诊疗研究中心等。门生遍及全国,医术名蜚海内外。 董氏儿科以家学为基,旁及《内》《难》诸经典著作,结合临床实践,创立“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提出“论治九诀”(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并以此来指导确立儿科的诊治法则;该疗法主张“诊察儿病,望诊为首”“调...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扬州传统修脚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传统修脚术,是指修脚师通过望、问、触、摸,使用专用刀具,运用修脚技术,辅以适当中药材,对脚部进行修治的一种中医诊疗法。其流传核心区域为江苏省扬州市区、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泰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影响辐射全国。 扬州传统修脚术亦称“足医”,俗称“扦脚”,可治疗灰趾甲、鸡眼、脚垫及足表皮、甲趾病变,脚气、脚胆、肉刺、疣等脚病,广义还包括刮脚、捏脚等。其功能多样,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或休闲。讲究出手轻,捹得平,铲得圆,断得净,不老不嫩,刀路清晰,刚柔相济...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丁氏痔科医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丁氏痔科医术以在江南行医的丁氏家族
传承
的中医外科为脉络,以丁氏中医痔科学术思想、药物、诊疗方法为体系,是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整体观,采取多专业一体化模式,使用丁氏痔科系列特色技术治疗肛肠疾病的中医诊疗法。过去,丁氏家族从医者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汉口、芜湖、南京、扬州、镇江、金坛、常州、武进、泰州、泰兴、清江、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目前,丁氏痔科医术已扩展至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丁氏痔科技艺,如枯痔疗法、挂线技术、结扎疗法、灌肠疗法等在
传承
中发展...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一套以中医导引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十二经筋的逐筋疏导,实现内壮脏腑、外强筋骨功效的传统导引技法,发源于上海市,影响辐射长三角、两湖、两广、北京等地。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以十二经筋为导引依据,以易筋经三论为理论依据,针对十二经筋进行逐筋的调摄疏导,要求调身(调整形体),调息(调整呼吸),调心(调整意念)三调合一。十二经筋起于趾(指)爪,止于胸腹、头面,结聚于阴器,遍布全身。其基本内容分理论、实修和应用三部分。实修部分包括韦驮献杵第...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顾氏外科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顾氏外科疗法是享誉江南乃至全国的中医传统诊疗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以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为主要流布区域,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中心,影响江南,辐射全国。 顾氏外科疗法肇始于清末顾云岩,该疗法立足传统中医理论,博采和融会历代外科医家所长,形成了以顾氏特色理论、特色诊治、特色外治法、特色方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在理论方面,倡导整体观念,重视整体治疗;强调疮疡论治首辨阴阳;注重部位辨证、经络辨证及局部辨证;重视脾胃及饮食调摄在治疗疮疡中的作用;强调内外结合治疗外科疾...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脏腑推拿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脏腑推拿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诊疗法,在河北省保定市市区、清苑县、高阳县、雄县、涿州市、高碑店市一带已有三百多年的应用史。在天津市、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深圳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流布。 脏腑推拿疗法以“五代”气血为理论核心。“五代”即“皮、肉、血、筋、骨”五层气体的运行状态。脏腑推拿疗法就是感知“气”在人体的表现,再运“五代”之术以“通中气”;它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整”,在腹部特定区域采用摩诊法、按诊法,选...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清华池传统修脚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华池传统修脚术是指具有专业技能的技师运用清华池特色诊断技术和特色治疗技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一种中医诊疗法。清华池原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大街路北,其前身是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业的“小仓浪澡堂”。20世纪20年代经投资改造,成为“清真清华池”。1959年成立第一家脚病治疗室,2000年装修改造成立200平脚病治疗室,2007年建成3000余平米的脚病治疗中心。清华池修治脚病特色诊疗技术属修脚北派,技术巧妙,做活细致,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以河北省定...
查看更多
1
854
855
856
857
858
179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